天安字典

《杂咏一百首·沮溺》

时间: 2025-05-18 19:58:56

诗句

皇皇问津者,藐藐耦耕人。

不识吾夫子,宁非古逸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9:58:56

原文展示:

皇皇问津者,藐藐耦耕人。
不识吾夫子,宁非古逸民。

白话文翻译:

有很多人急切地来询问,而我却只见到那侍弄农田的人。
他们不认识我这位老师,那岂不是古代的隐士?

注释:

  • 皇皇:形容急切、匆忙的样子。
  • 问津者:指前来询问的人。
  • 藐藐:形容微小、卑微。
  • 耦耕人:指夫妻共同耕作的人,象征着普通的农民。
  • 吾夫子:我所尊敬的老师,指的是有学问的人。
  • 宁非:难道不是。

典故解析:

“古逸民”指的是古代隐士,通常是指那些不愿意参与官场纷争而选择隐居生活的人。这一概念源于中国古代儒道文化,隐士被看作是理想的智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民,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风格往往直抒胸臆,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士人多有隐逸之念。诗人通过对普通农民的描写,反映了对知识分子和隐士身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开头“皇皇问津者”,表明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然而,诗人却用“藐藐耦耕人”来映衬自己的卑微与孤独,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世俗的无奈与自嘲。此处的耦耕人,象征着普通人,他们的生活朴实而安宁,与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的“不识吾夫子”,则表达出诗人对自己身份的反思。虽然人们渴望知识,但却往往忽视了真正的知识分子。诗人把自己与古代的隐士相提并论,暗示着自己可能也选择了隐逸的生活,拒绝参与到功名利禄的争斗中。这种选择让他感到孤独,但同时也让他保持了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知识分子与普通人的不同境遇,以及知识与世俗的关系,深刻而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皇皇问津者:描绘了急切询问的人群,暗示对知识的渴望。
  • 藐藐耦耕人:表现出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与理解,同时反映出自我的卑微。
  • 不识吾夫子:提出对知识分子的质疑,强调知识被忽视的现象。
  • 宁非古逸民:将自己与隐士对比,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问津者”与“耦耕人”的对比,突出社会对知识的追求与对隐士的疏忽。
  • 反问:通过“宁非”的设置,引导读者思考知识的真正价值。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知识分子的反思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揭示了社会对知识的忽视与对普通人生活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耦耕人:象征着勤劳、朴实的农民,代表着普通人的生活。
  • 夫子:代表知识分子和教师,象征着智慧和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皇皇问津者”形容的是哪种人?

    • A. 渴望知识的人
    • B. 忙碌的农民
    • C. 隐士
    • D. 学者
  2. 诗中提到的“耦耕人”指的是?

    • A. 读书人
    • B. 农民
    • C. 官员
    • D. 商人
  3. 诗人通过对比哪些人来表达对知识的反思?

    • A. 知识分子与隐士
    • B. 农民与官员
    • C. 学者与普通人
    • D. 古人和今人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鹿柴》: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王维的作品在隐逸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刘克庄更强调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值得深入比较与体会。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朝中措 朝中措 其七 朝中措 其三 平山堂和欧阳公 朝中措 朝中措(赵伊一哥回侍) 朝中措 其三 朝中措(移桃花作) 朝中措(客中感春) 朝中措 其二 东干小憩 朝中措 张允济子满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涸泽之蛇 业字旁的字 另眼看承 父字头的字 妖妄 豕字旁的字 攻苦食俭 跋胡痜尾 论斩 靣字旁的字 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蹈袭覆辙 蕃学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亅字旁的字 擢本 守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