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洛下园池》

时间: 2025-04-26 14:20:47

诗句

洛下园池不闭门,洞天休用别寻春。

纵游只却输闲客,遍入何尝问主人。

更小亭栏花自好,侭荒台榭景才真。

虚名误了无涯事,未必虚名总到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0:47

原文展示: 洛下园池不闭门,洞天休用别寻春。纵游只却输闲客,遍入何尝问主人。更小亭栏花自好,侭荒台榭景才真。虚名误了无涯事,未必虚名总到身。

白话文翻译: 洛阳的园池不设门禁,仙境般的景致无需另寻春色。尽情游览却不如闲适的客人,随处进入何曾询问主人。更小的亭台栏杆旁花儿依旧美丽,荒废的台榭景色才显得真实。虚名耽误了无数事务,未必虚名总能伴随一生。

注释:

  • 洛下:指洛阳,古都之一。
  • 洞天:道教中的仙境,这里比喻园池的美景。
  • 纵游:尽情游览。
  • 闲客:悠闲的游客。
  • 侭:尽管。
  • 虚名:空有名声而无实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描绘了洛阳园池的景色,表达了对虚名的淡泊态度。

创作背景: 邵雍在洛阳生活期间,对当地的园池景色深有感触,借此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虚名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洛阳园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虚名的淡泊。诗中“洛下园池不闭门”一句,即表达了园池的开放与自由,也隐喻了诗人对世俗束缚的解脱。“虚名误了无涯事,未必虚名总到身”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认为虚名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成为负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 首句“洛下园池不闭门”,以洛阳园池的开放性象征自由与超脱。
  • “洞天休用别寻春”,用“洞天”比喻园池美景,表示无需他处寻春。
  • “纵游只却输闲客”,比较游览与闲适,暗示闲适胜于游览。
  • “遍入何尝问主人”,表达随意进入,不拘礼节。
  • “更小亭栏花自好”,描绘小亭旁的花朵,自然美丽。
  • “侭荒台榭景才真”,指出荒废的台榭景色更显真实。
  • “虚名误了无涯事”,批评虚名带来的负面影响。
  • “未必虚名总到身”,认为虚名未必能伴随一生。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洞天”比喻园池美景。
  • 对比:比较“纵游”与“闲客”。
  • 象征:“不闭门”象征自由与超脱。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洛阳园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虚名的淡泊态度,强调了自然与真实的重要性,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然看法。

意象分析:

  • 园池:象征自由与开放。
  • 洞天:比喻美景,象征仙境。
  • 闲客:象征悠闲与自在。
  • 荒台榭:象征真实与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洞天”比喻的是什么? A. 仙境 B. 园池 C. 春天
  2. 诗人如何看待虚名? A. 重视 B. 淡泊 C. 追求
  3. 诗中的“闲客”象征什么? A. 忙碌 B. 悠闲 C. 游览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邵雍的其他诗作,如《观物吟》等,了解其自然观和人生观。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王维的《鹿柴》,同样是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但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邵雍诗集》、《宋诗选注》等,深入了解邵雍的诗歌创作和思想。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晦庵二首 其二 示詹深父 题彦真天开图画 简贾新之 又次韵宋茂叔送行五绝兼谢修叔 题乾明庵 钓矶 途中杂题六首 挽汪义源舍人二首 访韦丈叔能于严州西溪门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甘冒虎口 言人人殊 大家风范 饧涩 川字旁的字 秘史 行字旁的字 拿云攫石 日字旁的字 递延资产 秔粮 走之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充栋汗牛 助我张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