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6:2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6:26:50
卜算子(西窗见剪榴花)
作者: 周紫芝〔宋代〕
絮尽柳成空,春去花如扫。
窗外枝枝海石榴,特为幽人好。
密叶过疏篱,薄艳明芳草。
剪得花时却倚阑,楼上人垂手。
春天的柳絮已经飘尽,柳树空荡荡的;春天过去了,花儿像被扫了一样。
窗外的海石榴树枝枝繁茂,特别适合这位幽居的人。
浓密的树叶遮过稀疏的篱笆,淡淡的花色映衬着明亮的芳草。
在剪下花朵的时节,她却倚着栏杆,楼上的人垂下手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海石榴”在古诗中常被视为春天的代表植物,象征生机与美好。
作者介绍
周紫芝(生卒年不详),字子材,号梅溪,宋代诗人,以词和诗著称。他的作品常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受到喜爱,尤其擅长描绘春夏之景和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春末夏初,周紫芝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卜算子(西窗见剪榴花)》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词作,周紫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的开头“絮尽柳成空,春去花如扫”极具画面感,描绘出春天的离去与生命的无常,带有一种淡淡的伤感。接着,窗外的海石榴花以鲜艳的姿态出现,仿佛在为隐居的诗人带来一丝生机,体现出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通过“密叶过疏篱,薄艳明芳草”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浓密的树叶与疏松的篱笆形成对比,增强了视觉的层次感。这种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夏的气息,更暗示了生活的细腻与复杂。
最后,诗人以“剪得花时却倚阑,楼上人垂手”收尾,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思索。倚栏而立,似乎在沉思,既有对过往春光的追忆,又有对现状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情感。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与自然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诗中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反映了人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絮尽柳成空”中的“絮”指的是什么?
A. 柳树的种子
B. 春天的氛围
C. 薄雾
“密叶过疏篱”中的“密叶”与“疏篱”形成了什么样的对比?
A. 浓密与稀疏
B. 颜色的对比
C. 形状的对比
诗中提到的“幽人”指的是:
A. 隐居的人
B. 旅行的人
C. 忙碌的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但李清照更多地关注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体验,周紫芝则更侧重于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