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马参议观国从辟刘太保》

时间: 2025-07-28 10:22:13

诗句

伏波老自厌壶头,壮志诸孙凛未休。

稍喜烽烟从绝塞,即闻貔虎静中州。

先声早已传推毂,婉画聊烦佐运筹。

好去刘公书一纸,无忘老子上南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0:22:13

诗词名称: 送马参议观国从辟刘太保

作者: 叶梦得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伏波老自厌壶头,壮志诸孙凛未休。
稍喜烽烟从绝塞,即闻貔虎静中州。
先声早已传推毂,婉画聊烦佐运筹。
好去刘公书一纸,无忘老子上南楼。

白话文翻译:

老将军伏波(指伏波将军)自己已经厌倦了喝酒,壮志未酬的几位孙子仍然精神抖擞。
稍微高兴的是,战火从遥远的边塞传来,听说中原的猛兽(比喻敌人)已经安静了下来。
早已传出先声,准备着推进的号角,恳请您绘制战图来辅助军议。
希望您能带上刘公的一封信,别忘了老夫在南楼上的情意。

注释:

  • 伏波:指伏波将军,常用以象征老将军。
  • 壶头:指酒壶,表明老将军对酒的厌倦。
  • 壮志:指壮志未酬的年轻人,诗中指代诗人的后辈。
  • 烽烟:指战争的烟火,象征战乱。
  • 貔虎:比喻敌人,指代中原的动荡局势。
  • 推毂:推车,象征发号施令。
  • 婉画:恳请绘制的图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7年-1138年),字惟道,号湘山,晚号醉吟生,南宋诗人,政治家,文学家。其诗风格清新脱俗,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国家动荡,诗人以送别的形式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关心与对后辈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老将军的敬仰与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词的韵律,内容上则体现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寄托。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伏波将军的淡然与后辈的雄心,表现出一种时光的流逝和对理想的追求。后面几句则通过战争的隐喻,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对和平的渴望。

诗人通过“烽烟”与“貔虎”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敌人的威胁,进一步引出对军事策略的思考。最后一句“无忘老子上南楼”则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与对后辈的叮嘱,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伏波老自厌壶头:老将军感到厌倦,暗示他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与战斗。
  2. 壮志诸孙凛未休:后辈们的壮志未曾停歇,传达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
  3. 稍喜烽烟从绝塞:虽然战事频繁,但有些欣慰的是边塞的烽烟带来消息。
  4. 即闻貔虎静中州:中原的局势趋于平静,暗示战斗的结果。
  5. 先声早已传推毂:军事动态已经开始,准备进攻。
  6. 婉画聊烦佐运筹:请求后辈绘制战图,协助指挥。
  7. 好去刘公书一纸:希望能带上书信,寄托情感与期待。
  8. 无忘老子上南楼:表达对自己的思念与对后辈的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貔虎”比喻敌人,形象生动。
  • 对仗: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国家局势的关心、对年轻人的期望以及对故土的眷恋,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 伏波:象征忠诚与勇气。
  • 烽烟:代表战乱与动荡。
  • 貔虎:象征敌人,暗示战争的危险。
  • 南楼:象征故乡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伏波”指的是: A. 一种酒
    B. 老将军
    C. 战争
    D. 年轻人

  2. “烽烟”主要象征: A. 和平
    B. 战争
    C. 自然灾害
    D. 生活

  3. 诗中提到的“刘公”是指: A. 诗人
    B. 老将军的孙子
    C. 一位权臣
    D. 战争中的敌人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破碎的忧虑,但更多侧重于个人的失落与悲伤。
  • 李白《将进酒》:则强调豪情万丈,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乐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文学大系》
  • 《叶梦得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闵饥两绝 敬和老人荷花 端平三年春帖子词·皇后阁 夜坐 次韵游龙门十绝 贺新郎·风软帘花约 方氏棣华桂丛亭各一首 和何特夫见寄 万杉寺散珠亭酌观音泉 万景楼次韵六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阴凝冰坚 昭告 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有言 月字旁的字 包含弹的词语有哪些 隹字旁的字 更阑人静 能语狼 玄学 血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膏唇歧舌 斧结尾的成语 齒字旁的字 风飧露宿 言事若神 拒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