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5:54
诗词名称: 恭和御制幸池诗
作者: 慕容彦逢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乘时游豫属皇明,芝盖重临太液清。
鹓鹭旧臣称寿斝,鱼龙嘉戏出仙瀛。
长堤映柳千门启,翠水涵空一鉴平。
天意自同民意乐,无知草木解欣荣。
白话文翻译:
在适宜的时节,游览这属于皇明的美丽池塘,
芝盖又一次降临在清澈的太液之上。
鹓鹭这位老臣在称颂长寿的酒杯中,
鱼龙的欢快戏耍从仙岛飘然而出。
长堤映照着柳树,千家万户都开门迎客,
碧水映衬着天空,一面水镜平静如昔。
天意与民意相同,皆因快乐而欣欣向荣,
连草木都不知不觉地感受到这种繁荣与欣喜。
注释:
- 乘时:顺应时节。
- 游豫:游玩、游乐。
- 芝盖:古代传说中,神仙骑乘的灵兽。
- 太液:指的是太液池,一个著名的水域。
- 鹓鹭:一种水鸟,象征高洁,常用来比喻文人。
- 寿斝:庆祝长寿的酒杯。
- 鱼龙嘉戏:鱼与龙的欢快嬉戏,象征祥瑞。
- 长堤:长长的堤岸。
- 千门启:千家万户开门迎客。
- 翠水:碧绿的水面。
- 涵空:包容天空,形容水面如镜。
- 天意:自然的意志。
- 草木解欣荣:草木也能感受到繁荣与喜悦。
典故解析:
- 太液清:太液池是古代皇家园林中的重要水域,常被文人歌颂。
- 仙瀛:指的是神仙所居之地,寓意美好与和谐。
- 民意乐:体现出诗人对民众幸福生活的关注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慕容彦逢,宋代诗人,以其工整的对仗和清新的意象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社会的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恭和御制幸池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皇室对文化的重视与提倡,诗人通过对池塘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皇明盛世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池塘景象,诗人乘时游玩,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好。诗中的“芝盖重临”意象生动,展示了神仙般的超脱与宁静;“鹓鹭旧臣称寿斝”则将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景生动呈现,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随着长堤映柳,诗人描绘了人们开门迎客的热闹情景,反映了民众的幸福与安宁。最后两句“天意自同民意乐,无知草木解欣荣”,不仅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深切关注与美好祝愿。整首诗意境清新,感情真挚,充分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的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乘时游豫属皇明:诗人顺应时节游玩,感受到皇明盛世的美好。
- 芝盖重临太液清:神仙般的景象在太液池上重现,暗示仙气与清澈的水面。
- 鹓鹭旧臣称寿斝:鹓鹭作为老臣,象征着高洁与雅致,称颂长寿的酒杯意味着庆祝。
- 鱼龙嘉戏出仙瀛:鱼龙的欢快戏耍象征着祥瑞,表现出自然界的活力。
- 长堤映柳千门启:长堤与柳树映衬,千家万户开门迎客,富有生活气息。
- 翠水涵空一鉴平:碧绿的水面如镜,映照着天空,展现出宁静与和谐。
- 天意自同民意乐:自然的意志与民众的乐趣相符,反映出社会的和谐。
- 无知草木解欣荣:草木都不知不觉地感受到繁荣与喜悦,象征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龙嘉戏”比喻自然界的繁荣。
- 拟人:草木“解欣荣”,赋予草木以人的情感,表现自然的欣欣向荣。
- 对仗:全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美自然之美与社会的和谐,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皇明盛世的祝愿和对民众幸福的关注,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芝盖:象征神仙,代表着理想与超脱的境界。
- 鹓鹭:象征高洁与文人情怀。
- 长堤、翠水:象征自然美,反映人们的生活场景。
- 草木:象征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芝盖”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神仙
C. 荣华
-
“长堤映柳千门启”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宁静的夜晚
B. 热闹的迎客
C. 秋天的落叶
-
诗中“天意自同民意乐”表达了什么?
A. 自然与民众的和谐
B. 人与自然的冲突
C. 诗人的孤独
答案:
- B. 神仙
- B. 热闹的迎客
- A. 自然与民众的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
- 《临江仙》 by 冯延巳: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恭和御制幸池诗》 vs. 《春江花月夜》
- 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恭和御制幸池诗》更侧重于社会和谐与民众生活的美好,而《春江花月夜》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