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9:56
原文展示:
题道成上人院
黄滔 〔唐代〕
花宫城郭内,师住亦清凉。
何必天台寺,幽禅瀑布房。
簟舒湘竹滑,茗煮蜀芽香。
更看道高处,君侯题翠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花宫城郭之内,师父居住的地方也显得清凉。何必非得去天台寺,幽静的禅修之地就在瀑布旁的房间。竹席铺展开来,光滑如湘竹,煮着蜀地的茶叶,香气扑鼻。更令人赞叹的是,道行高深之处,君侯在翠绿的梁上题字。
注释:
字词注释:
- 花宫:指佛寺。
- 城郭:城墙和外城,这里指城市。
- 师:指道成上人。
- 清凉:指环境清幽凉爽。
- 天台寺:著名的佛教圣地。
- 幽禅:幽静的禅修。
- 簟:竹席。
- 湘竹:湖南产的竹子。
- 茗:茶。
- 蜀芽:四川产的茶叶。
- 君侯:对贵族或高官的尊称。
- 翠梁:绿色的梁柱。
典故解析:
- 天台寺:指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景物和佛教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道成上人居住的佛寺环境,表达了对其清幽禅修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道成上人院的描绘,展现了佛寺的清幽与禅修的宁静。首句“花宫城郭内,师住亦清凉”即点明了佛寺的位置与环境,清凉二字不仅形容了环境的舒适,也隐喻了禅修的境界。后句“何必天台寺,幽禅瀑布房”则进一步强调了道成上人院的幽静,不必远赴名寺,此处已是理想的禅修之地。诗中“簟舒湘竹滑,茗煮蜀芽香”细腻地描绘了禅修生活的细节,竹席与茶香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氛围。结尾“更看道高处,君侯题翠梁”则赞美了道成上人的高深道行,以及其在社会上的尊贵地位。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宫城郭内,师住亦清凉”:花宫指佛寺,城郭内表明佛寺位于城市之中,师住亦清凉则形容道成上人居住的地方环境清幽凉爽。
- “何必天台寺,幽禅瀑布房”:不必非得去天台寺,因为道成上人的禅修之地已经非常幽静,就在瀑布旁的房间。
- “簟舒湘竹滑,茗煮蜀芽香”:竹席铺展开来,光滑如湘竹,煮着蜀地的茶叶,香气扑鼻。
- “更看道高处,君侯题翠梁”:更令人赞叹的是,道行高深之处,君侯在翠绿的梁上题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簟舒湘竹滑,茗煮蜀芽香”中的“簟舒”与“茗煮”,“湘竹滑”与“蜀芽香”形成工整的对仗。
- 比喻:如“簟舒湘竹滑”中的“湘竹滑”比喻竹席的光滑。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道成上人禅修生活的赞美,表达了对清幽禅修环境的向往和对高深道行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宫:佛寺的雅称,象征清净之地。
- 清凉:环境的清幽凉爽,象征禅修的宁静。
- 瀑布房:幽静的禅修之地,象征远离尘嚣的修行场所。
- 湘竹:湖南产的竹子,象征高洁与雅致。
- 蜀芽:四川产的茶叶,象征禅修生活的精致与宁静。
- 翠梁:绿色的梁柱,象征高雅与尊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花宫”指的是什么?
A. 皇宫 B. 佛寺 C. 花园 D. 书院
- “何必天台寺,幽禅瀑布房”中的“天台寺”是指哪个著名的佛教圣地?
A. 峨眉山 B. 五台山 C. 天台山 D. 普陀山
- 诗中的“簟舒湘竹滑”描述的是什么?
A. 竹席 B. 竹帘 C. 竹林 D. 竹桥
- “君侯题翠梁”中的“君侯”指的是什么?
A. 贵族 B. 官员 C. 僧人 D. 诗人
答案:1. B 2. C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清幽的山水与禅修生活。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词对比:
- 黄滔的《题道成上人院》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清幽的自然环境与禅修生活,但黄滔的诗更侧重于对禅修场所的具体描述,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佛教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佛教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唐代佛教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