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偈颂二十二首》

时间: 2025-06-25 02:21:14

诗句

时节循环四月一,大道何曾有得失。

夜来针眼鱼儿,吞却新昌石佛。

阿呵呵,识不识,明眼衲僧跳不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02:21:14

偈颂二十二首

作者: 释道生 〔宋代〕


原文展示:

时节循环四月一,大道何曾有得失。
夜来针眼鱼儿,吞却新昌石佛。
阿呵呵,识不识,明眼衲僧跳不出。

白话文翻译:

时节轮回到四月初一,大道上从未有过真正的得失。
昨夜在针眼里游动的小鱼,吞下了新昌的石佛。
啊呵呵,你知道吗?明眼的僧人根本就无法跳出这个圈子。

注释:

  • 时节:指四月,象征春天的轮回。
  • 大道:指宇宙的真理或佛教的教义。
  • 得失:在佛教中,得与失是相对的概念。
  • 针眼:比喻狭小的空间。
  • 鱼儿:可能象征生灵或灵性。
  • 新昌石佛:指的是新昌的佛像,象征着佛教的教义。
  • 明眼衲僧:指有智慧的僧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道生,宋代高僧,精通佛教哲学,擅长诗词,作品多探讨人生与佛理,风格清新脱俗,常用隐喻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佛教盛行的时期,社会对宗教的思考与探讨频繁,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生命与真理的思考,反映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哲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深邃的哲理。诗的开头用时节的循环引出主题,暗示自然的规律和人生的无常。接着提到“大道何曾有得失”,这句话触及了佛教核心的理念:得失只是相对的,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这些表象。接下来的“夜来针眼鱼儿,吞却新昌石佛”,则通过意象的对比,表现出灵性与物质的冲突,鱼在狭小的空间中游动,暗示灵性在物质世界的局限。最后一句“明眼衲僧跳不出”,更是直接揭示了修行者在世俗与超脱之间的挣扎,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智慧与无奈,让人对人生的真谛有所思考。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充分展现了释道生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时节循环四月一:讲述时间的流转,暗示生命的循环。
  2. 大道何曾有得失:提出哲学反思,得与失皆是虚幻。
  3. 夜来针眼鱼儿:描绘夜晚的静谧,暗示灵魂的探索。
  4. 吞却新昌石佛:以生动的意象表现对佛教教义的质疑。
  5. 阿呵呵,识不识:用感叹词引出对话,形成一种亲切感。
  6. 明眼衲僧跳不出:总结,强调明智者对世俗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儿”与灵性联系,形成深刻的隐喻。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感叹:使用“阿呵呵”引发思考,形成互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真理的追寻,表达出在物质与灵性之间的挣扎,以及对超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时节:象征生命的轮回与变化。
  • 针眼:代表狭隘的视野或局限。
  • 鱼儿:象征灵魂的自由与无拘束。
  • 石佛:代表信仰与教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道”指的是什么?

    • A. 物质世界
    • B. 宇宙的真理
    • C. 个人的经历
    • D. 诗人的创作
  2. 诗中“明眼衲僧”指的是:

    • A. 无知的僧人
    • B. 有智慧的修行者
    • C. 普通人
    • D. 年轻的学生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竹里馆》对比,王维同样探讨隐逸与自然,但更侧重于归隐的境界,而释道生则强调对生命真理的思索与超越。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佛教哲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晚过黄洲铺二绝 其二 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 其二 净远亭午望二首 刘世臣先生挽诗 题清江胡民瞻忍堂 过长峰迳遇雨,遣闷十绝句 欧阳伯威挽词 池水二首 题南屏山兴教寺清旷楼,赠择讷律师 壬子正月四日后圃行散四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嚬呻 迁延岁月 连群结党 阴字繁体字怎么写?阴的繁体字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嘿耳 志结尾的成语 曲照 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艺术字大全_艺术字设计风格与技巧 鬥字旁的字 包含泝的词语有哪些 第二字与第四字反义成语大全_反义词成语精选 頁字旁的字 寸的部首有哪些字?这份超全寸部首汉字清单送给你_汉字偏旁学习 描写蓝天的诗有哪些?这份描写蓝天的诗句,让你轻松写出好句子_诗歌创作必备 投畀有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