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春晚》

时间: 2025-07-12 23:17:35

诗句

云霭浮空半雨晴,茅簷未忍扫残英。

欲将春物飘零尽,只有黄鹂一两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3:17:35

原文展示:

春晚 张载 〔宋代〕 云霭浮空半雨晴,茅簷未忍扫残英。 欲将春物飘零尽,只有黄鹂一两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云雾在空中飘浮,半是雨半是晴,茅屋的檐下不忍心扫去残留的花瓣。想要让春天的景物全部凋零殆尽,却只有黄鹂偶尔发出一两声鸣叫。

注释:

  • 云霭:云雾。
  • 浮空:在空中飘浮。
  • 半雨晴:半是雨半是晴的天气。
  • 茅簷:茅屋的檐下。
  • 残英:残留的花瓣。
  • 春物:春天的景物。
  • 飘零:凋零,落下。
  • 黄鹂:一种鸟,鸣声悦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号横渠,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并称“北宋四大家”。他的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傍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傍晚的景象,云雾缭绕,半雨半晴,茅檐下的残花不忍扫去,象征着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中的“欲将春物飘零尽”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无奈和惋惜。而“只有黄鹂一两声”则以动衬静,用黄鹂的鸣叫声来衬托出春日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霭浮空半雨晴”:描绘了春天傍晚的天气,云雾在空中飘浮,半是雨半是晴,给人以朦胧而又不失清新的感觉。
  2. “茅簷未忍扫残英”:茅屋的檐下残留的花瓣,诗人不忍心扫去,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
  3. “欲将春物飘零尽”:诗人想要让春天的景物全部凋零殆尽,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无奈和惋惜。
  4. “只有黄鹂一两声”:黄鹂偶尔发出一两声鸣叫,以动衬静,衬托出春日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修辞手法:

  • 拟人:“茅簷未忍扫残英”中的“未忍”赋予了茅檐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
  • 对比:“欲将春物飘零尽”与“只有黄鹂一两声”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无奈和惋惜。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傍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自然美的珍惜。

意象分析:

  • 云霭:象征着朦胧和变幻的天气。
  • 残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时光即将结束。
  • 黄鹂: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云霭浮空半雨晴”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 A. 晴朗 B. 阴雨 C. 半雨半晴
  2. “茅簷未忍扫残英”中的“残英”指的是什么? A. 残留的花瓣 B. 残留的叶子 C. 残留的果实
  3. 诗中的“黄鹂一两声”用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答案: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王维《鸟鸣涧》:以鸟鸣衬托山涧的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张载《春晚》与杜甫《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张载的诗更多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载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晚憩杜桥馆 满江红 仙吕 少年游(黄钟) 大酺·越调春雨 琴调相思引 西河·大石金陵 虞美人(正宫·第三) 元夕 绕佛阁(大石旅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病字头的字 七十二行 眉头不伸 骨直 石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木店 删繁就简 红螺 角字旁的字 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拇的词语有哪些 叠见层出 纡余为妍 方字旁的字 妨功害能 阿庾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