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09:2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9:23:09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暗尘四敛。楼观迥出,高映孤馆。
清漏将短。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
桂华又满。闲步露草,偏爱幽远。
花气清婉。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
倦客最萧索,醉倚斜桥穿柳线。
还似汴堤,虹梁横水面。
看浪飐春灯,舟下如箭。
此行重见。叹故友难逢,羁思空乱。
两眉愁向谁舒展。
暗淡的尘埃四处弥漫,楼阁高耸,映照出孤独的馆舍。
时光悄悄流逝,夜深人静,听到书帘被签声打破的厌倦。
桂花又盛开,闲庭信步在露草之中,偏爱那幽静的远方。
花香清新婉约,眼前的景色依稀可见,城阴映照在河岸。
旅途中最为孤寂,醉卧在斜桥上,穿过柳树的细线。
这景象仿佛又回到了汴堤,虹梁横跨水面。
看那波浪拍打春灯,船儿快速驶过,如同箭矢。
此行再度相见,感叹老友难以重逢,愁思空中徘徊。
两道愁眉又向谁倾诉,心中无处可放。
作者介绍: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小令,风格婉约而清丽,其作品多描绘风景与情感,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周邦彦游历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友人的惆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绕佛阁(大石旅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念。开篇以“暗尘四敛”引入,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接着描绘高耸的楼阁与孤馆,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外界的观察,也反映了内心的孤寂。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如“倦客最萧索”和“叹故友难逢”,表达了对故友的深切怀念。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桂华”“花气清婉”,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诗人以“愁向谁舒展”结束,展现了内心的无奈与孤独,使整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以及对旅途孤独的感慨,兼具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流露,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倦客”指的是谁?
A) 诗人
B) 朋友
C) 游客
诗中提到的“汴堤”象征什么?
A) 繁华的往昔
B) 旅途的孤独
C) 自然的美丽
诗中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难以倾诉的愁苦
C) 对前景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周邦彦的《绕佛阁》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但李清照的语言更为直接、情感更为强烈,展现出女性诗人的细腻与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