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4:34
主家新邸第,相国旧池台。
馆是招贤辟,楼因教囗囗。
轩车人已散,箫管凤初来。
今日龙门下,谁知文举才。
主人的新宅宇,正是相国旧日的池台。
这里是招贤纳士的馆所,楼阁因教学而建。
车马已散人已去,笛声与乐器方才奏响。
今天在龙门之下,谁能知晓文人的才华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9年),字少伯,号季凌,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边塞诗闻名,兼擅五律与绝句。他的诗歌多描写壮阔的自然景色和豪迈的边疆生活,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
创作背景: 《失题》创作于王昌龄的游览过程中,体现了他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与对才华的思考。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对于新旧交替的感慨,以及对文人品德和才华的反思。
《失题》这首诗通过描绘新宅与古池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与感慨。诗的开头以“主家新邸第”引入,给人一种新鲜感,同时又通过“相国旧池台”使人联想到过去的辉煌,形成强烈的时间对比。接着,诗人提到“馆是招贤辟,楼因教囗囗”,展现了一个文人聚集、学习交流的场所,表现出对知识和才华的推崇。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场景:“轩车人已散,箫管凤初来”,暗示着人们的离去和新事物的到来,似乎在感慨人才的流失与新生事物的来临。最后一句“今日龙门下,谁知文举才”则是对文人才能的深思,暗含了对当时社会中士人的无奈与反思。
整首诗情感丰富,蕴含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王昌龄作为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对社会的敏锐感知。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新旧环境的描绘,反思文人的地位与才华,表达了对历史与未来的思考,体现出一种对知识与人文精神的崇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相国旧池台”指的是哪个时期的建筑?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轩车人已散”中的“人已散”指的是什么?
A. 人们已经聚集
B. 人们已经离开
C. 人们正在学习
D. 人们在欢聚
“今日龙门下,谁知文举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希望
D. 失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