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1:11
杼山多幽绝,胜事盈跬步。
前者虽登攀,淹留恨晨暮。
及兹纡胜引,曾是美无度。
欻构三癸亭,实为陆生故。
高贤能创物,疏凿皆有趣。
不越方丈间,居然云霄遇。
巍峨倚修岫,旷望临古渡。
左右苔石攒,低昂桂枝蠹。
山僧狎猿狖,巢鸟来枳椇。
俯视何楷台,傍瞻戴颙路。
迟回未能下,夕照明村树。
杼山上多么幽静和绝美,令人流连忘返。
即使前人曾经攀登,也难免对晨昏的眷恋。
如今我在这里游览,觉得美景真是无穷无尽。
这三癸亭的建造,实为陆生所创。
高人能创造奇迹,亭子疏朗而又趣味横生。
不出方丈之间,竟然能与云霄相遇。
巍峨的山峰倚靠着修长的山岫,远望古渡口。
周围苔藓和石头交错,桂树枝条低垂且丛生。
山中僧人和猿猴嬉戏,鸟儿在枳椇树上筑巢。
俯视何楷台,旁边瞭望戴颙路。
迟迟还未能下山,夕阳照亮了村庄的树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颜真卿(709年—785年),字清臣,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封号太宗,世称颜鲁公。他以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出色的书法闻名,尤其以楷书著称,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颜真卿游览杼山时,表达了对山水美景的赞美与对文人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结合的追求。
这首诗以“杼山”作为背景,描绘了山水的幽静与壮美。首联通过“幽绝”和“胜事”,传达出山中景色的独特与令人赞叹的美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和审美追求。接下来的几句则回忆了前人对晨暮的留恋,表现了人对大自然的执着和对过往的追忆。
下文中提到的“三癸亭”作为陆生所创,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反映了文人所创造的文化氛围。诗中描述亭子的位置,似乎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后面的描写则将目光投向周围的风景,细致地描绘出山石、桂树与飞鸟,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富有诗意的场景。
最后两句“迟回未能下,夕照明村树”,不仅是对晚霞的描写,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思考,表达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中融入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多用比喻与拟人手法,如“山僧狎猿狖”即赋予山中和尚与猿猴之间的亲密关系,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杼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热切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游览中体会到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深邃,最终形成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贤”指的是谁?
A. 陆生
B. 诗人
C. 前人
“夕照明村树”中“明”字的意思是?
A. 明亮
B. 重要
C. 知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颜真卿的《题杼山癸亭得暮字》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但王维的诗更强调静谧与孤独,而颜真卿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两者共同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