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时间: 2025-07-27 23:30:22

诗句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30:22

诗词名称: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忆昔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
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白话文翻译:

我回忆起往昔在午桥上饮酒的情景,
那时坐在一起的多是豪杰英才。
长长的河流在月光下静静流淌,
杏花的稀疏影子里,
悠扬的笛声一直吹到天明。
二十多年就像一场梦,
尽管我此刻身在这里,仍然令人惊讶。
我闲暇时登上小阁,欣赏新晴的景色。
古今多少事情,
渔歌在三更时分响起。


注释:

  • 午桥: 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桥名,可能是指作者往昔游玩的地方。
  • 豪英: 指的是豪杰和英才,表现出作者当时的交游圈子。
  • 长沟流月: 意指长长的河流在月光下静静流淌,形容宁静的夜晚景致。
  • 杏花疏影: 杏花的稀疏影子,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柔和的意境。
  • 二十余年: 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
  • 渔唱: 指渔夫在夜里唱歌,传达了一种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典故解析:

  • “二十余年如一梦”:常用的感慨人生短暂,时光如梦的典故,反映了诗人对自身经历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约1049-1118),字仲明,号白崖,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对历史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正值人生回首之际,感慨往昔的游乐和时光的流逝,背景中可能有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词作。诗人在夜晚独自登阁,回忆起曾经与豪杰朋友们一起饮酒的快乐时光,展现出一种对往昔岁月的珍视。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午桥”回忆起与朋友相聚的温馨场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种豪情万丈的氛围。接着,诗人用“长沟流月”描绘出夜晚静谧的景象,既有自然的美,也有心境的宁静。

“二十余年如一梦”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人生宛如一场梦,令人惊异的是,尽管身处此时此地,过往的影像却历历在目。诗的结尾处,诗人再次登阁,望着新晴的美景,感慨古今变化,渔夫的歌声在夜深时分更显得清晰,传达出自然与人生活的和谐。

这首词不仅是对过往的怀念,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表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诗人回忆起昔日与朋友在午桥上饮酒的情景,朋友们都是豪杰之辈,展现出当时的欢乐和交游的风采。

  • 长沟流月去无声。
    通过“流月”,诗人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晚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静悄无声。

  •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杏花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朦胧,悠扬的笛声伴随着夜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意境。

  •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这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二十余年的经历宛如一场梦,现实中的自己却仍在此处令人惊异。

  • 闲登小阁看新晴。
    诗人闲适地登上小阁,欣赏眼前新晴的美景,体现了内心的宁静。

  •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最后一句引出对历史的思考,无论古今,生活中的点滴都在渔歌中回响。

修辞手法:

  • 比喻: “二十余年如一梦”,用梦比喻人生的短暂。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
  • 意象: 杏花、笛声、渔唱等意象交织,展现出诗人情感的多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短暂的哲思,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午桥: 象征着快乐的回忆与交游。
  • 杏花: 表现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过往。
  • 笛声: 代表着夜晚的宁静与和谐。
  • 渔唱: 传达自然与人生活的和谐。

每个意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杏花常被视为春天与美好的象征,而渔歌则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自然的融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午桥”主要代表什么? A. 自然风光
    B. 过往友谊
    C. 社会变迁
    D. 人生哲学

  2. 诗中“二十余年如一梦”的含义是? A. 对生活的期待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未来的迷茫
    D. 对现实的逃避

  3. 诗中的“渔唱”代表了什么? A. 夜晚的宁静
    B. 乡村的生活
    C. 诗人的孤独
    D. 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陈与义与李白的作品中都体现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表达豪放的个性和壮阔的情怀,而陈与义则更细腻,充满了生活的感悟和对宁静之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陈与义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灵岩 听雨轩 听雨轩 山口晓望 瑞泉庵 穹石堂 九座山中即事二首 九座山中即事二首 春日三会闲行 春日三会闲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神飞色舞 空陇 飞字旁的字 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徽绩 州治 白花心血 衣字旁的字 痼瘵 倒八字的字 涕泗流涟 亅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为民请命 眼明手快 地上天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