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2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27:49
原文展示:
思归鸟左右掩作 文同 〔宋代〕
峡中足啼鸟,醆邹不可会。 其道思归者,雄鸣即雌对。 前壑云渐起,后山月已背。 行人畏闻汝,一声一心碎。
白话文翻译:
在峡谷中,有许多啼叫的鸟,它们的语言难以理解。 那些鸟儿似乎在表达思乡之情,雄鸟鸣叫时,雌鸟便回应。 前方的山谷云雾渐渐升起,后方的山峰月亮已经隐去。 行人害怕听到你们的叫声,每一声都让人心碎。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描绘了行人在峡谷中听到鸟鸣时的感受,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旅途的孤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文同旅途中所作,通过描绘峡谷中的鸟鸣和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峡谷中的鸟鸣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诗中“峡中足啼鸟,醆邹不可会”一句,既展现了峡谷中鸟鸣的繁多,又表达了诗人对这些鸟鸣的无法理解,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孤寂的氛围。“其道思归者,雄鸣即雌对”则进一步以鸟儿的鸣叫来象征诗人自己的思乡之情,雄鸟和雌鸟的呼应,仿佛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呼唤和回应。“前壑云渐起,后山月已背”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云雾的升起和月亮的隐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漫长。最后两句“行人畏闻汝,一声一心碎”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听到鸟鸣时的心碎感受,每一声鸟鸣都触动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和旅途的孤寂。通过描绘峡谷中的鸟鸣和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醆邹不可会”形容的是什么? A. 鸟鸣声难以理解 B. 鸟儿的种类繁多 C. 鸟儿的鸣叫悦耳 D. 鸟儿的鸣叫悲伤
诗中“雄鸣即雌对”表达了什么? A. 鸟儿的鸣叫有节奏 B. 鸟儿的鸣叫难以理解 C. 鸟儿的鸣叫象征思乡 D. 鸟儿的鸣叫悦耳动听
诗中“前壑云渐起,后山月已背”描绘了什么? A. 自然景象的变化 B. 鸟儿的鸣叫 C. 诗人的心情 D. 诗人的旅途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