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5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55:01
原文展示:
听话丛台 李远 〔唐代〕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白话文翻译:
有一位客人刚从赵地回来,自称曾经登上古老的丛台。 云彩遮蔽了襄国的天空远去,树木环绕着漳河的土地延伸。 弦管音乐变成了山鸟的鸣叫,华丽的织物化作了野花盛开。 金舆玉辇不再有行走的痕迹,只有风雨知道长满了绿苔。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远,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造诣。这首诗通过描绘丛台的变迁,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远在听闻或亲历丛台的变迁后,感慨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更迭而作。通过对比丛台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诗人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哀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丛台变迁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更迭。诗中“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一句,以云和树为媒介,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恒常。而“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则进一步以音乐和织物的变化,象征了文明的衰落和自然的回归。最后两句“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深刻地表达了繁华不再,唯有自然依旧的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丛台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恒常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丛台”位于哪个地区? A. 河北省 B. 河南省 C. 山东省 D. 山西省
“弦管变成山鸟哢”中的“弦管”指的是什么? A. 山鸟的鸣叫 B. 乐器 C. 织物 D. 车辆
诗中哪个词象征了自然的恒常? A. 云 B. 树 C. 弦管 D. 金舆玉辇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