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1:10
原文展示
同万鹿园宿工文庵次韵有赠
唐顺之 〔明代〕
何处寻山不厌深,淡烟归鸟暮钟音。
去家百里讶如客,别尔经年尚此心。
宴坐清香滋夜气,闭门残雪映寒林。
相从一宿应堪觉,机事何须问汉阴。
白话文翻译
在何处寻找山林,不厌其深,淡烟中归鸟的啼鸣伴随着暮钟的声音。
离开家乡百里,感觉自己像是个客人,与你分别多年,心中依旧如此。
静坐时,清香滋养着夜的气息,闭门时,残雪映照着寒冷的树林。
与你共度一夜,应当能够感受到,机巧之事何必去问汉阴。
注释
- 淡烟归鸟暮钟音:淡烟中归鸟的啼鸣伴随着暮钟的声音,描绘了一幅傍晚山林的宁静景象。
- 去家百里讶如客:离开家乡百里,感觉自己像是个客人,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陌生感。
- 别尔经年尚此心:与你分别多年,心中依旧如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 宴坐清香滋夜气:静坐时,清香滋养着夜的气息,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清香。
- 闭门残雪映寒林:闭门时,残雪映照着寒冷的树林,描绘了冬夜的寒冷与静谧。
- 机事何须问汉阴:机巧之事何必去问汉阴,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机巧的淡漠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明代文学家、军事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顺之与友人万鹿园在工文庵共宿时所作,通过次韵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淡雅的笔触描绘了山林的宁静与夜晚的静谧,通过“淡烟归鸟暮钟音”、“宴坐清香滋夜气”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与友人共宿一夜,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俗机巧的淡漠。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顺之清新自然的诗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寻山不厌深:表达了诗人对深山幽谷的向往,不厌其深,追求心灵的宁静。
- 淡烟归鸟暮钟音:通过淡烟、归鸟、暮钟等意象,描绘了傍晚山林的宁静景象。
- 去家百里讶如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陌生感。
- 别尔经年尚此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即使分别多年,心中依旧如此。
- 宴坐清香滋夜气: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清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闭门残雪映寒林:描绘了冬夜的寒冷与静谧,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 相从一宿应堪觉: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宿一夜的愉悦感受。
- 机事何须问汉阴: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机巧的淡漠态度,追求心灵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淡烟归鸟暮钟音”与“闭门残雪映寒林”,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拟人:如“淡烟归鸟暮钟音”中的“归鸟”,赋予了鸟儿归家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世俗机巧的淡漠态度,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淡烟:象征着宁静与超脱。
- 归鸟:象征着归家与安宁。
- 暮钟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宁静。
- 清香: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纯净。
- 残雪:象征着冬夜的寒冷与静谧。
- 寒林:象征着自然的坚韧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淡烟归鸟暮钟音”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清晨山林
B. 傍晚山林
C. 夜晚山林
D. 雨中山林
-
诗中“去家百里讶如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旅途的陌生感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自然的向往
-
诗中“机事何须问汉阴”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世俗机巧的淡漠
B. 对友情的珍视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唐顺之的《同万鹿园宿工文庵次韵有赠》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但唐顺之的诗更注重对友情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唐顺之的这首诗,是了解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唐顺之诗集》:收录了唐顺之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顺之诗歌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