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1:18
原文展示:
山庄闲居 唐顺之 〔明代〕
身名幸自谢笼樊,白首为农誓不谖。 惯住山中知鹿性,数行树下识禽言。 巾车每许邻翁借,书帙闲同道士翻。 醉后渐看松月上,满村鸡犬寂无喧。
白话文翻译:
我幸运地摆脱了名利的束缚,白发之年决心务农,永不忘记。 长期居住在山中,了解了鹿的习性,常常在树下聆听鸟儿的语言。 我常常允许邻居老翁借用我的车子,闲暇时与道士一起翻阅书籍。 醉酒后渐渐看到松树间的月亮升起,整个村庄的鸡犬都安静无声,没有喧闹。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顺之(约1507-1560),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应德,号荆川,江苏常州人。他主张文学应反映现实,反对空洞的文风,其诗文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唐顺之晚年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首联表达了诗人对名利束缚的解脱和对农耕生活的坚定承诺。颔联和颈联通过具体的日常生活细节,如了解鹿性、聆听禽言、借车给邻翁、与道士共读,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与人的淳朴交往。尾联以醉后的视角,描绘了山村夜晚的静谧,松月、鸡犬的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简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超然态度。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得,诗人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人际关系的淳朴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身名幸自谢笼樊”中的“笼樊”比喻什么? A. 自然环境 B. 名利束缚 C. 家庭责任 D. 社会地位
诗中“白首为农誓不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决心? A. 追求名利 B. 隐居山林 C. 从事农耕 D. 学习道术
诗中“数行树下识禽言”中的“识禽言”是什么意思? A. 认识鸟类 B. 听懂鸟语 C. 观察鸟巢 D. 捕捉鸟儿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