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57
今人常恨古人少,
今得见之谁谓无。
欲学渊明归作赋,
先烦摩诘画成图。
小池已筑鱼千里,
隙地仍栽芋百区。
朝市山林俱有累,
不居京洛不江湖。
如今的人常常怨恨古人少有,
如今能见到古人,谁又说没有呢?
想要学习陶渊明归隐的生活,
首先要请摩诘(苏轼)画一幅图。
小池塘已经筑起,养着千里之鱼,
闲暇的地方还种植着百亩的芋头。
朝市与山林都有着种种的烦恼,
不在京城洛阳,不在江湖之间。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王安石并称“宋代三大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格调高雅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晚年,诗人回望古代隐逸生活,表达了对陶渊明等人的仰慕,并希望通过画作来反映这种生活的理想状态。诗中提到的画作,实际上也暗示了他对艺术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思考。
黄庭坚的《追和东坡题李亮功归来图》通过对古人隐逸生活的追忆,揭示了现代人的烦恼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求。整首诗以“今人常恨古人少”开篇,直接点明了现代人在面对历史和理想时的无奈与惆怅。诗人借助对陶渊明的追慕,展现了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愿学渊明归作赋”,不仅是对陶渊明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理想化生活的追求;而“请摩诘画成图”则是将这种追求具象化,借助艺术来实现心中的理想。接下来的“小池已筑鱼千里,隙地仍栽芋百区”,描绘出一种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的最后两句“朝市山林俱有累,不居京洛不江湖”则进一步强调了世俗生活的繁杂与束缚,以及诗人对逃离这种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揭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表达了对自然、艺术和隐逸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与对比,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城市生活的繁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揭示了现代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位诗人?
作者希望通过谁的画作来表达理想生活?
诗中“朝市”与“山林”象征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黄庭坚的这首诗都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而黄庭坚则在对比中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解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