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月岩》

时间: 2025-08-11 03:25:23

诗句

那得空山月半轮,天将绝境验诗人。

古今来往知多少,底事流传略未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03:25:23

原文展示:

月岩 赵蕃 〔宋代〕

那得空山月半轮,天将绝境验诗人。 古今来往知多少,底事流传略未闻。

白话文翻译:

在空旷的山中,月亮只露出半轮,仿佛是上天特意用这绝美的景色来考验诗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来来往往,但为何这首诗的流传却如此稀少,几乎无人知晓。

注释:

  • 空山:指人迹罕至的山林。
  • 月半轮:形容月亮只露出一半,形成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景象。
  • 绝境:极美的景色,这里指月岩的独特景观。
  • 验诗人:考验诗人的才华和感受力。
  • 古今来往:指自古至今,无数人经过这里。
  • 底事:为何,为什么。
  • 流传略未闻:指这首诗的流传非常有限,几乎无人知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月岩》可能是他在游历山水时,被月岩的独特景色所触动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月岩的幽静美景,并通过“天将绝境验诗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诗中透露出一种孤独和超脱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艺术的独特见解。

诗歌鉴赏:

这首《月岩》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月图景,通过“空山月半轮”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诗中的“天将绝境验诗人”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体现了诗人对创作的自我要求和挑战。后两句“古今来往知多少,底事流传略未闻”则透露出一种对诗歌流传的忧虑和对艺术价值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幽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那得空山月半轮:诗人描绘了一个空旷的山中,月亮只露出半轮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2. 天将绝境验诗人:诗人认为这是上天用这绝美的景色来考验他的诗才和感受力。
  3. 古今来往知多少:诗人思考自古至今,有多少人来来往往,经过这里。
  4. 底事流传略未闻:诗人疑惑为何这首诗的流传却如此稀少,几乎无人知晓。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半轮”比喻月亮只露出一半,形成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景象。
  • 拟人:“天将绝境验诗人”将自然景色拟人化,赋予其考验诗人的意义。
  • 对仗:“古今来往知多少,底事流传略未闻”通过对比古今和流传的情况,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月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对诗歌流传的忧虑和对艺术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空山:象征着孤独和宁静。
  • 月半轮:象征着神秘和幽静。
  • 绝境:象征着极美的景色和考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月半轮”指的是什么? A. 月亮只露出一半 B. 月亮完全看不见 C. 月亮非常明亮 答案:A

  2. 诗人认为“天将绝境验诗人”是什么意思? A. 自然景色考验诗人的才华 B. 诗人在考验自然景色 C. 诗人在欣赏自然景色 答案:A

  3. 诗中的“底事流传略未闻”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诗歌流传的忧虑 B. 诗人对诗歌流传的自信 C. 诗人对诗歌流传的无所谓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幽静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赵蕃的《月岩》都描绘了山中的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宁静感受,而赵蕃的诗则更多体现了对艺术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庐陵刘氏以仲立於枕上和余韵夜半得诗句敲门 绝句 感兴 雨后到南山村家 游洞岩 因放翁以剑南诗稿为赠咏叹之余赋短歌以谢 送蒋绣谷由余庆之朔州 其二 使闽过延平 贺新郎·怕绿野堂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鬥字旁的字 不亡何待 烟霞沉痼 经怀 米字旁的字 遐迩著闻 暴君 克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详録 窠子 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宝盖头的字 包含籍的成语 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焦金流石 骨窍 包含箬的词语有哪些 驻颜益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