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0:50
城西冷叟半忙閒,人道王阳得早还。
四望楼台皆我有,一原花竹住中间。
初无狗盗窥篱落,底事蛾眉失锁关。
每为朝天三十里,时时惊枕梦催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城西的冷庭中生活的情景,他虽然有些忙碌,但也享受着闲适的生活。人们说王阳明早早就返回了家中,四周的楼台都是我的,而我居住在花竹环绕的中间。这里没有狗和小偷在篱笆外窥探,为什么那位美人儿却会失去她的锁呢?我时常为朝天的路途奔波三十里,时常惊醒于梦中催促我的行程。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文学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他隐居于冷庭之时,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繁忙的反思。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篇写冷叟的生活状态,既有忙碌又有闲适,体现了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接着提到王阳明,借用其名来引出隐逸的主题,暗含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推崇。诗中“楼台皆我有”的自豪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环境的珍惜与热爱。
而“初无狗盗窥篱落,底事蛾眉失锁关”则揭示出诗人对于人际关系的思考。在这片宁静的环境中,诗人不再受外界干扰,但对于美人失锁的担忧又表现出他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诗人提到“朝天三十里”,将个人的生活与社会责任结合,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沉思。诗人对环境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揭示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中提到的“冷叟”指的是:
A. 老年人
B. 隐士
C. 官员
D. 学者
“每为朝天三十里”中的“朝天”指的是:
A. 登高
B. 朝拜天子
C. 出行
D. 旅行
诗人对王阳明的提及,主要是为了:
A. 向他请教
B. 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表达对他的批评
D. 讲述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