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4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41:01
杏花天 其二
听蝉剪叶迎秋燕。
画戟散金铺开遍。
清风占住秦筝怨。
楼上衙牌易晚。
飞雨过绣幕尽卷。
借水沈龙涎旋碾。
金盆弄水停歌扇。
凉在冰肌粉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场景,蝉声伴着剪叶,秋燕归来。金色的画戟像散落的金粉一样铺满大地,清风中弥漫着秦筝的怨曲。楼上的衙牌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清晰,飞雨过后,绣幕也被卷起。借着水面,龙涎香的旋碾在进行着,金盆里弄水的动作也停下了,凉意在冰肌和粉面间流转。
“秦筝怨”出自古代对秦地文化的描绘,典型的乐器象征着悲伤与思念。诗中提到的“飞雨”则可能暗指秋雨,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作者介绍:朱敦儒,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清新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凄凉。诗中用蝉声、秋燕、金盆等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而又充满情感的秋天场景。蝉声和秋燕的出现,象征着夏季的结束,而金色的画戟则寓意着丰收的喜悦。清风中弥漫的秦筝怨曲,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变迁。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让读者体会到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尤其是最后两句“金盆弄水停歌扇,凉在冰肌粉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了一种清凉、洁净的美感,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感受到的情感,折射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诗中“飞雨”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朱敦儒的《杏花天 其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绘了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象,但朱敦儒更侧重于秋天的忧伤,而李清照则多描绘春天的美好。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