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7:3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7:37:09
《杏花天•美人题红叶》
作者: 彭孙遹 〔清代〕
安排秀句描秋思。正沉吟湘毫欲试。风前红叶轻于纸。薄命生憎似此。堪惆怅美人独自。碧云杳佳期未至。有情尽解相思死。消得银钩几字。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秋天的思绪,他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美人的思念。正当他沉吟着想要写下这些情感时,眼前的红叶在风中轻轻飘舞,显得比纸还要轻薄。这样的薄命让他感到愤恨和不满,情感的惆怅让他觉得美人孤单无助。碧蓝的天空中,佳期未至,让他更加心急如焚。尽管有情意,却只能让对方相思而死,最终只能在纸上消磨几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碧云杳”中的“碧云”常用来形容清朗的天空;“佳期未至”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思念情感,表达对重逢的期盼。
作者介绍
彭孙遹(1641年-1717年),字季华,号澄怀,晚号觉山,清代诗人,擅长诗词,特别是在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方面有独特的见解。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诗中所描绘的红叶和美人,既是自然景象的象征,也隐喻着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美人思念之情的深刻感悟。诗的前半部分用“秀句描秋思”、“沉吟湘毫欲试”表现了诗人在秋日的静谧中思考的状态,显示出一种内心的沉静与期待。接着,诗人以“风前红叶轻于纸”描写了红叶随风飘舞的情形,红叶象征着短暂与无常,映射出生命的脆弱和对美好情感的无奈。
后半部分中,诗人直言“堪惆怅美人独自”,揭示了他对美人的思念和孤独,表达了对佳期未至的无奈和焦虑。最后一句“消得银钩几字”则通过“银钩”隐喻书法的艺术,显示出诗人在思念中所能表达的无奈与无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是在对自然与人情的结合上,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深厚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紧密联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和美人的描绘,深刻表达了思念、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生命脆弱与美好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叶”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美丽的风景
C. 秋天的到来
诗人对美人的思念表现在哪一句?
A. 碧云杳佳期未至
B. 风前红叶轻于纸
C. 有情尽解相思死
“银钩”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诗人的笔
C. 一种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彭孙遹的《杏花天•美人题红叶》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思念与无奈。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意境与内心的孤独。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