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5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56:58
金蕉叶 蜀山渡泊舟
作者: 姚燮 〔清代〕
帆回雁咽。绕依微水边木末。
残阳些影,渐向江流尽处灭。
不尽凄凄切切。又愁人满篷寒月。
那堪听了,一夜西风两岸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江边景象,船帆归去,雁声哽咽,水边的树木依稀可见。夕阳的余晖渐渐消失在江流的尽头。无尽的哀愁与怨切在心头涌动,船上的人满心愁苦,寒月照亮着船帆。又怎能承受这份孤寂,一夜之间,西风吹动了两岸的树叶,发出凄凉的声音。
姚燮,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因其诗风清丽婉约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往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可能在某个江边渡口,目睹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因而产生了这样的诗篇。诗中流露出对离别的惆怅和对孤独的感慨。
《金蕉叶 蜀山渡泊舟》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秋天江边的孤寂与哀愁。开篇“帆回雁咽”,简短的一句话,便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动人的秋日画面。船帆归去,仿佛带走了诗人的思念和情感,雁声哽咽更是为这一画面增添了几分悲伤。紧接着,描绘了水边微弱的树影,以及夕阳逐渐消逝的景象,时间的推移与自然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
诗中“凄凄切切”四字,凝聚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情感的深邃与细腻在这里得到了极致的体现。随着寒月的照耀,诗人的内心愈加孤寂,满篷的愁苦也随之而来。最后一联“那堪听了,一夜西风两岸叶”,则通过西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暗示了内心无法承受的孤独与痛苦。
整首诗在意境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真挚动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离别、孤独与自然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中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诗中“帆回雁咽”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不尽凄凄切切”中的“凄”字重复使用,意在强调什么?
诗中提到的“寒月”象征着怎样的情感?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与此诗同样描绘了孤独的夜晚与思乡之情,但李白更侧重于英雄气概与历史感,而姚燮则着重于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