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水调歌头·今夕定何夕》

时间: 2025-05-22 07:01:11

诗句

今夕定何夕,秋垂满东瓯。

悲凉怀抱,何事还倍去年愁。

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

非是经年别,一岁两中秋。

坐中庭,风露下,冷飕飕。

素娥无语相对,尊酒且迟留。

琴罢不堪幽怨,遥想三山影外,人倚夜深楼。

矫首望霄汉,云海路悠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7:01:11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今夕定何夕
作者:张元干 〔宋代〕

今夕定何夕,秋垂满东瓯。
悲凉怀抱,何事还倍去年愁。
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
帘卷玉波流。
非是经年别,一岁两中秋。
坐中庭,风露下,冷飕飕。
素娥无语相对,尊酒且迟留。
琴罢不堪幽怨,遥想三山影外,
人倚夜深楼。
矫首望霄汉,云海路悠悠。


白话文翻译:

今夜是什么夜晚呢?秋意浓厚,弥漫在东瓯(指东海一带)。我心中充满了悲凉,为什么今年的愁苦更甚于去年呢?万里无云的天空清澈明亮,寒冷的月光洒满了大地,帘子卷起,波光粼粼。并不是说我们经年分离,而是一年中竟然又有两个中秋。坐在庭院中,微风和露水交织,似乎很冷。月宫的嫦娥与我无言以对,举起酒杯且慢慢留恋。琴声已罢,我难以忍受这份幽怨,遥想三山的影子在夜色朦胧中,人在深夜的楼阁中倚靠。抬头望向浩瀚的天空,云海的道路显得无比悠远。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瓯:古代对东海一带的称呼。
  • 素娥:指嫦娥,月宫中的女神。
  • 帘卷:帘子卷起,暗示月光透过窗帘洒入室内。
  • 三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嫦娥因偷吃仙药而飞升至月宫,成为月神,常与中秋节相关。
  • “一年两中秋”:在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诗人感叹与友人相聚的时光仿佛比往年更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宋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词风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自然风景与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中秋时节,诗人因思念友人而感到孤独,反映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今夕定何夕》是一首饱含深情的中秋词作。诗人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开篇“今夕定何夕”即引起读者的好奇,紧接着“秋垂满东瓯”则以浓烈的秋意渲染了氛围,带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在描写景物时,诗人运用“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等形象生动的比喻,展现出清澈而冷寂的秋夜,营造出一种凉意袭人的氛围。中间部分提到的“素娥无语相对”,则体现了诗人与神话传说之间的对话,增添了诗的神秘感与哲理性。

整首诗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完美结合,最终通过对浩瀚天空的仰望,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尽思索与渴望。诗人将孤独与思念融合,展现了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令人深思和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夕定何夕:开头设问,营造出一种不确定的氛围。
  • 秋垂满东瓯:描绘秋天的景象,暗示忧伤。
  • 悲凉怀抱:表达个人情感的沉重。
  • 万里碧空如洗:形容天空清澈,反映内心的孤独。
  • 寒浸十分明月:月光寒冷,衬托孤寂的环境。
  • 非是经年别:说明自己与友人未必久别。
  • 一岁两中秋:暗示时光流逝,感慨相聚时光短暂。
  • 坐中庭,风露下,冷飕飕:描写环境的寒冷与寂静。
  • 素娥无语相对:与嫦娥对望,暗示思念。
  • 琴罢不堪幽怨:琴声停止,无法承受的忧愁。
  • 遥想三山影外,人倚夜深楼:展现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思索。
  • 矫首望霄汉,云海路悠悠:表现对未来的渴望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里碧空如洗”,形象生动。
  • 拟人:将嫦娥赋予情感,与人相对。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讲究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与孤独的主题,通过秋夜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友谊的珍视,传达出一种对人生命运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思念与团圆。
  • :象征季节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
  • 庭院:隐喻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 三山:象征理想与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歌的外部环境,也深刻映射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人类情感的普遍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今夕定何夕”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不确定与孤独
    • C. 愤怒
  2. “素娥无语相对”中“素娥”指的是谁?

    • A. 嫦娥
    • B. 织女
    • C. 王母
  3. 诗中提到的“三山”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理想境界
    • C. 生活的艰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张元干的诗更加突出个人的孤独感,而苏轼则更强调人月相逢的快乐与哲理。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却迥异,前者更为沉重,后者则显得更为轻快。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宋诗的汇编与分析。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代诗词的鉴赏与理解。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示客 感旧 食粥 老马 又送李舍人赴阙 初夏 闲咏园中草木六首 其一 农桑四首 其四 半丈红盛开 雨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豆字旁的字 三分 白字旁的字 双笔字怎么写?双笔字的正确书写方法详解 肀字旁的字 楷书歌字笔顺详解_正确书写楷书歌字_汉字笔顺学习 上庠 博物多闻 独自乐乐 纱帐 面目狰狞 晋阳之甲 繍的简体字怎么写?繍字简体书写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晕血 溟鸿 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拼音shui的汉字全收录_shui的汉字详解 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