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

时间: 2025-05-21 07:33:14

诗句

东来谁迎使君车,知是丈人屋上乌。

丈人今年二毛初,登楼上马不用扶。

使君负弩为前驱,蜀人不复谈相如。

老幼化服一事无,有鞭不施安用蒲。

春波如天涨平湖,鞓红照坐香生肤。

aa31鞲上寿白玉壶,公堂登歌凤将雏。

诸孙欢笑争挽须,蜀人画作西湖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7:33:14

原文展示

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
苏轼 〔宋代〕

东来谁迎使君车,知是丈人屋上乌。
丈人今年二毛初,登楼上马不用扶。
使君负弩为前驱,蜀人不复谈相如。
老幼化服一事无,有鞭不施安用蒲。
春波如天涨平湖,鞓红照坐香生肤。
鞲上寿白玉壶,公堂登歌凤将雏。
诸孙欢笑争挽须,蜀人画作西湖图。

白话文翻译

谁来迎接使君的车子,知道是丈人屋上的那只乌鸦。
丈人今年刚满二十岁,登上楼马不需要人扶助。
使君带着弩箭做前驱,蜀地的人不再谈论相如。
无论老幼都穿上新衣,手中有鞭又何必用蒲草。
春波如天,湖水涨满平湖,红色的马鞍映照着坐下的香肌。
鞲上摆着白玉的酒壶,公堂上唱歌如同凤凰孵雏。
众孙欢笑争着拉须鬚,蜀人把这一场景画作西湖图。

注释

  • 丈人:指岳父或老者,诗中用来指代亲家。
  • 二毛初:指20岁,古代常以“毛”来计算年龄。
  • 相如:指的是司马相如,古代著名的诗人和辞章家,蜀地文化的象征。
  • 化服:指人们穿上新衣服,象征着节日的庆祝和团圆。
  • 鞓红:指马鞍的颜色,鲜艳的红色。
  • 公堂:指官府或公家的地方,通常与官方活动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尤以豪放著称。苏轼在政治上经受过多次沉浮,经历了多次贬谪与升迁,其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彭州期间,因其亲家来访,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亲友的欢聚与生活的感慨。诗中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人情的温暖描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迎接亲友的场景描绘,传达了浓厚的家庭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开篇以“东来谁迎使君车”引入,立即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展示了一个热闹的场景。诗人通过丈人的年轻与活力,表现了家庭和睦与亲情的美好。接下来,诗中提到使君带弩作为前驱,象征着家庭的保护和对未来的期待,而蜀地人不再谈论相如则暗示着对传统文化的淡化。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春波如天涨平湖”,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最后的“诸孙欢笑争挽须”则描绘了家庭团聚的场景,生动形象,透露出浓浓的亲情和家庭的温暖。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律感,情感上则真挚而温馨,表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来谁迎使君车:引入情境,询问迎接的情景。
  • 知是丈人屋上乌:乌鸦在古代常被视为喜庆的象征,表示周围的人对丈人的尊重。
  • 丈人今年二毛初:丈人的年轻,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新气象。
  • 登楼上马不用扶:表现丈人的独立与自信。
  • 使君负弩为前驱:表明家庭的保护与对未来的期待。
  • 蜀人不复谈相如:对传统文化的淡漠,反映时代的变迁。
  • 老幼化服一事无:家庭的团聚,无论老幼皆欢庆。
  • 有鞭不施安用蒲:即便手中有鞭,也不需要施力,寓意和谐。
  • 春波如天涨平湖:春天的景象,生机盎然。
  • 鞓红照坐香生肤: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 鞲上寿白玉壶:白玉酒壶,象征庆祝与丰盛。
  • 公堂登歌凤将雏:欢庆的场合,如同凤凰生雏,象征繁荣。
  • 诸孙欢笑争挽须:子孙之间的欢聚,体现家庭的温暖。
  • 蜀人画作西湖图:将美好的场景凝固为艺术,传承家庭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丈人与蜀人文化的对比,反映时代的变迁。
  • 拟人:通过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性。
  • 比喻:如“春波如天”,将湖水与天空相提并论,增强景象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迎接亲友的场景为主线,表现了家庭团聚的温暖与生活的美好。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视,展现了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鸦:象征喜庆与团聚。
  • 春波:象征生命的活力,春天的生机。
  • 白玉壶:象征庆祝与丰盛。
  • :象征繁荣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丈人今年二毛初”中的“二毛”指几岁?

    • A. 10岁
    • B. 20岁
    • C. 30岁
  2. 诗中提到“蜀人不复谈相如”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对古文化的怀念
    • B. 对新生活的向往
    • C. 对世事的无奈
  3. “春波如天涨平湖”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夸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 by 王维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苏轼的《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生活的感悟,但苏轼的诗更强调家庭团聚的温暖,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友谊与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九日登西原宴望(同诸兄弟作) 念金銮子二首 杂兴三首 其一 寄胡饼与杨万州 燕诗示刘叟 秋日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 酬杨八 秋霁 梦得得新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己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不由自主 指腹成亲 杂技 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木的词语有哪些 虚无缥缈 凶礼 贪生恶死 而字旁的字 沐开头的成语 拯恤 包含音的词语有哪些 杖头木偶 仙源 火字旁的字 包含蹿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