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2:0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2:09:22
虚堂夜坐灯微明,家无婢子谁学笙。
徐而有之笑绝倒,数杴炉火围短罂。
君势炎炎方得计,缘底不平为此鸣。
诗人耳冷教坊乐,虫歌蛙吹聊娱情。
天公有意慰酸冷,勺水便成鸾凤声。
抽牵狂绪挽不断,呼儿漉酒飞银觥。
须臾火尽竟何有,枕书酣卧衰颜頳。
尚疑魂梦带余想,齁齁鼻息旁人惊。
夜晚在空荡荡的厅堂中坐着,微弱的灯光闪烁着,家里没有侍女,谁来学奏笙乐呢?
慢慢地,听到了笑声,令人捧腹,几下子炉火围着短短的酒壶。
君王的权势如火般炙热,唯有因不平的缘故而发出这样的鸣叫。
诗人的耳朵冷清,只能听到教坊的乐声,虫鸣和蛙叫聊以解闷。
天公有意安慰我这酸冷的心情,勺中的水竟然也能发出鸾凤之声。
抽动着无尽的狂绪,无法停止,呼叫儿子倒酒,银杯飞舞。
一会儿,火熄灭了,究竟剩下什么呢?
枕着书本酣然入睡,面容憔悴。
仍然怀疑是梦中带来的余念,鼾声如雷,惊动了旁人。
李若水,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其作品多流传于民间,风格清新自然,常在诗中抒发个人情感和生活感悟。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坐厅堂,借助微弱的灯光和周围环境描绘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探索。
《夜坐瓶忽成韵作诗记之》以夜晚的独坐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气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的宁静与内心的感受。开篇以“虚堂夜坐灯微明”点明了环境,接着通过“家无婢子谁学笙”,表达了独自一人的孤独感。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炉火、虫鸣、蛙叫等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将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声音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最后几句则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迷惑,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哲思和感慨。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沉思和对孤独的自我解读,展现出一种既清新又带有哲理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孤独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在夜晚独坐时对内心情感的探索,既有对外界景象的描绘,也有对自身心理状态的深刻反思。
李若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虫歌蛙吹”主要表达了什么?
以上内容旨在全面呈现《夜坐瓶忽成韵作诗记之》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