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董孝子黯复仇》

时间: 2025-04-26 04:29:10

诗句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9:10

原文展示:

董孝子黯复仇
作者: 贺知章 〔唐代〕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我心中苦苦思念的事情已经十年了,都是为了复仇和报恩。如今情感已经消散,站在碧山之上,我已满头白发。

注释:

  • 十年:指十年的时间,表明思念和苦恼的时间之长。
  • 心事:内心深处的忧虑和苦闷。
  • 惟为:只为了,强调目的。
  • 复恩仇:复仇和报恩,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 两意:指复仇和报恩这两种情感。
  • 碧山:可能指代高远的山,象征着理想和追求。
  • 白头:形容年龄的增长和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无奈和悲凉。

典故解析:

“董孝子”指的是董永,传说中为报恩而千辛万苦,最终选择复仇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对孝道的重视和复仇的复杂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703年,晚年以“白头”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小事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贺知章的晚年,反映了他经历的苦恼与思考,可能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

诗歌鉴赏:

《董孝子黯复仇》是一首充满情感张力的诗歌,通过简单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情感纠葛的思考。诗的前两句“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道出了诗人心中长久的痛苦与执念,十年的积累,既是对往昔的追忆,也是对未了情的无奈。后两句“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将诗人的心境以“碧山”作为意象,象征着理想与追求,同时“白头”则暗示着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复仇情感的无奈。整体来看,诗歌透过对时间和情感的反思,展现了复杂的人性与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年心事苦”:十年的时间里,心中积累了无尽的苦恼。
  • “惟为复恩仇”:这一切的痛苦和思念,都是为了复仇和报恩的情感。
  • “两意既已尽”:复仇和报恩这两种情感已经到了尽头。
  • “碧山吾白头”:在碧山之上,我已满头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复恩仇”与“白头”形成工整的对偶,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碧山作为理想和追求的象征,白头则反映了时间的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复仇与报恩的复杂情感,结合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生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 碧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隐喻着诗人对未来的渴望。
  • 白头: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反映了诗人的无奈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十年心事苦”表达了什么情感?
    A.快乐 B.痛苦 C.无聊

  2. “碧山吾白头”中的“白头”象征什么?
    A.年少 B.时间的流逝 C.富贵

  3. 诗中提到的“两意”指的是哪两种情感?
    A.快乐与悲伤 B.复仇与报恩 C.友情与爱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

诗词对比: 贺知章的《董孝子黯复仇》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前者更加侧重于复杂的人性和情感的纠葛,而后者则更注重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时光的珍惜。两者在情感深度和表现形式上各具特色,值得细细品味。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王称心效颦,亦有是请,再用前韵赠之) 点绛唇(重九戏用东坡先生韵) 殢人娇(钱卿席上赠侍人轻轻) 相见欢 题王文孺臞庵 卜算子·竹里一枝梅 减字木兰花(政和癸巳) 生查子(赠陈宋邻) 鹧鸪天(老妻生日) 鹧鸪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否的成语 包含垃的词语有哪些 尝醪 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癶字旁的字 文昌鱼 博物君子 户字头的字 三部曲 性根 鬥字旁的字 一手障天 轻虑浅谋 長字旁的字 诲奸导淫 扣帽子 勾魂摄魄 包含笳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