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答朝士》

时间: 2025-04-26 04:36:31

诗句

钅及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6:31

原文展示:

贺知章的《答朝士》

钅及镂银盘盛蛤蜊,
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
遮渠不道是吴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用金属和镂银的盘子盛着新鲜的蛤蜊,镜湖里莼菜的颜色纷繁杂乱,如同丝线般缠绕。乡里最近流行这种美味,难道你们不说这是吴地的特色吗?


注释:

  • :偏旁部首,表示与金属、金器有关。
  • 镂银盘:指用银镂空制作的盘子,形状精美。
  • 蛤蜊:一种常见的海鲜,味道鲜美。
  • 镜湖:指湖水清澈如镜,有美丽的景色。
  • 莼菜:水生植物,嫩芽可食用,味道鲜美。
  • 遮渠:难道你们不说、不会说。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吴儿”指的是吴地的人民,强调了吴地美食的独特性。吴地即今天的江苏一带,以其水产丰富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号昌谷,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豪放洒脱的诗风和清新的作品而著称。他曾任职于中央政府,因其才华和为人受到重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贺知章晚年,诗人通过描绘美食,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食的欣赏与追求。


诗歌鉴赏:

《答朝士》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展现了贺知章对乡村美食的赞美与对故乡的热爱。诗的开头用“钅及镂银盘盛蛤蜊”展现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既突出了食物的美观,又暗示了生活的富足。接着“镜湖莼菜乱如丝”,通过比喻将莼菜的细腻与柔美呈现出来,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仿佛能够嗅到湖水的清香。

最后两句“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则将情感升华,诗人以乡音为纽带,拉近了与故乡的距离,同时也表达了对吴地美食的自豪感。这种对美食的赞美不仅仅是对味道的欣赏,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故乡文化的认同。

整首诗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贺知章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钅及镂银盘盛蛤蜊:借用金属和银的光辉,强调食物的精致和奢华。
  2. 镜湖莼菜乱如丝:通过“乱如丝”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莼菜在水中的姿态,传达出一种生动的自然美。
  3. 乡曲近来佳此味:反映了乡里对这种美味的认可和喜爱,显示出人们对美食的追求。
  4. 遮渠不道是吴儿:表达了对吴地美食的自豪,也暗示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乱如丝”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食传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蛤蜊:象征美味与生活的富足。
  • 莼菜: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纯洁。
  • 镜湖:象征宁静与美好生活的环境。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食物的热爱,也反映出他对家乡的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儿”指的是哪个地方的人民? A. 河南
    B. 江苏
    C. 广西
    D. 四川

  2. “镜湖莼菜乱如丝”中的“丝”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水流
    B. 莼菜的形状
    C. 蛤蜊的颜色
    D. 盘子的材质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情?
    A. 自然
    B. 家乡美食
    C. 战争
    D. 友情

答案:

  1. B. 江苏
  2. B. 莼菜的形状
  3. B. 家乡美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贺知章的《答朝士》和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都体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但贺知章更侧重于乡土美食的赞美,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贺知章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长亭怨慢·偶过社园,花事垂尽,再和枝巢 长亭怨慢·丙申春暮,将去吴中,同人载酒,招游虎阜。赋此留别 长亭怨慢 腊梅 长亭怨慢 寄履川 长亭怨慢 月照梨花 梨花 月照梨花 送纬云弟渡江之广陵 月照梨花 公无渡河一首 公无渡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放龙入海 川字旁的字 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缬衣帘 亘古亘今 山水意 氏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曙然 香字旁的字 依草附木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革字旁的字 洪池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登高望远 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