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感秋》

时间: 2025-04-26 04:24:11

诗句

秋堂露气清,萧爽入毛骨;葛裯耿无寐,坐待山月没。

湿萤飞不起,熠熠依衰草。

劲风西北号,落叶纷可扫。

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

登临送将去,非复儿女情。

悬知青海边,杀气横千里。

良时不可失,胡行速如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4:11

原文展示:

感秋
作者: 陆游 〔宋代〕

秋堂露气清,
萧爽入毛骨。
葛裯耿无寐,
坐待山月没。
湿萤飞不起,
熠熠依衰草。
劲风西北号,
落叶纷可扫。
老生惜岁月,
烈士志功名。
登临送将去,
非复儿女情。
悬知青海边,
杀气横千里。
良时不可失,
胡行速如鬼。

白话文翻译:

在清澈的秋夜,露气弥漫,
凉爽的空气沁入骨髓。
我难以入眠,
静静等待山上的明月落下。
湿润的萤火虫无法飞起,
它们闪烁着光芒依偎在枯草上。
劲风从西北袭来,
落叶纷纷扬扬,像是可以用手扫去。
我这老者对岁月感到怜惜,
而壮士却志向功名。
登高送别即将出征的将士,
已不再是儿女情长。
我知道青海边上,
杀气弥漫千里。
良辰美景不可错过,
敌人来袭如鬼魅般迅速。

注释:

  • 露气:秋天的露水,清凉而湿润。
  • 毛骨:指身体的毛发,形容凉意渗入骨髓。
  • 葛裯:古代的一种衣服,表示寒冷。
  • 湿萤:湿润的萤火虫。
  • 熠熠:形容光亮闪烁。
  • 劲风:强劲的风。
  • 烈士:这里指有志之士。
  • 青海:泛指边疆,暗指战争的地方。

典故解析:

  • 青海:青海湖附近的地带,常被用来象征边疆和战争。
  • 登临送将:历史上送别将士出征的场景,常见于古诗文中,体现了豪情壮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生于绍兴,卒于杭州。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作品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爱情等多个方面,常表现出爱国情怀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感秋》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意境,表达对岁月的感慨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感秋》通过描绘清秋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秋堂露气清”入手,展现出一种清朗而冷冽的秋夜氛围,紧接着通过“萧爽入毛骨”传达出深刻的秋意。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难以入眠,体现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湿萤飞不起”一句,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湿润的环境使得萤火虫无法飞翔,暗示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接下来的“劲风西北号,落叶纷可扫”,则是自然景象的更替与人事的变迁的象征,落叶的纷飞不仅是秋天的特征,更暗指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

最后,诗人提到“良时不可失”,展现出一种紧迫感,呼唤壮士们为国家出征,强调了责任与使命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秋天的感怀,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个爱国诗人的豪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堂露气清:描绘秋夜的清新与宁静。
  • 萧爽入毛骨:形容秋意的凉爽刺入身体,传达诗人对秋天的敏感。
  • 葛裯耿无寐:在寒冷中难以入眠,表现出内心的烦躁。
  • 坐待山月没:静坐等待明月的升起,隐喻对时光的思索。
  • 湿萤飞不起:描写萤火虫因湿气而无法飞翔,象征无助。
  • 熠熠依衰草:萤火虫的微光依附在衰草上,展示了生命的脆弱。
  • 劲风西北号:强风的呼啸声,象征战争的来临。
  • 落叶纷可扫:落叶的纷飞,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无常。
  • 老生惜岁月:年长者对岁月的珍惜,表达对时间的感慨。
  • 烈士志功名:有志之士渴望成就,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
  • 登临送将去:送别将士,表达对国家的责任感。
  • 非复儿女情:已无儿女情长,更多是对国家的忠诚。
  • 悬知青海边:暗示外敌的威胁,表现出紧迫感。
  • 杀气横千里:战争的气氛弥漫,象征国家的危机。
  • 良时不可失:强调行动的重要性,不可错过良机。
  • 胡行速如鬼:敌人来袭迅速如鬼,传达出紧张的形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杀气横千里”,用“杀气”比喻战争的气氛。
  • 拟人:如“劲风西北号”,把风拟人化,增加了动感。
  • 对仗:如“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秋天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价值的追求。陆游在诗中展现了深刻的历史观与强烈的责任感,强调了在战乱时期,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成熟、衰败与时间的流逝。
  • 露气:象征清新与宁静,暗示内心的思考。
  • 萤火虫:象征脆弱的生命,表达孤独感。
  • 落叶: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沧桑。
  • 青海:象征边疆,暗示国家的危机与战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哪个季节?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2. “湿萤飞不起”中的“湿”指的是?

    • A. 干燥
    • B. 湿润
    • C. 温暖
    • D. 寒冷
  3. 诗人寄托了怎样的情感于“良时不可失”这句?

    • A. 忧虑
    • B. 急迫
    • C. 快乐
    • D. 悲伤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山行》:杜牧

诗词对比:

陆游的《感秋》与杜甫的《秋夕》都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陆游更侧重于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责任,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困境与历史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陆游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陆游与其诗词的历史背景》

以上内容为对《感秋》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魅力与深意。

相关查询

留忠斋山茨 临江合皂李仲章以省轩求诗 莲花 李养源自号蒙泉求诗于东包某作此以赠之 水调歌头(三月初三) 鉴轩 碧沼寺 碧沼寺 巡历属部留题青帝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风姿绰约 脐梗 二字旁的字 嘉澍 下身 拿一手 龠字旁的字 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应景 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風字旁的字 神结尾的成语 矮子看戏 飞字旁的字 浮萍断梗 采字旁的字 知而不言 八识田 包含巷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