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2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22:18
夺锦标 染指甲
作者:孙荪意 〔清代〕
麂眼篱边,蛩声阶畔,又见凤仙开矣。
寻遍露丛轻摘,碎捣金盆,染成霞腻。
似唾绒点点,早一夜春生纤指。
惹檀郎时泥人看,惊笑是弹红泪。
七夕星期又是。乞巧筵前,女伴穿针偷比。
更较唇间脂晕,臂上砂痕,一般妍媚。
怕猩红易褪,遮莫向银塘频洗。
试瑶琴月底携来,弹作落花流水。
在篱笆边,看到麂子的眼睛,台阶旁传来蟋蟀的叫声,凤仙花又开放了。
我轻轻地在露水丛中寻觅,摘下花瓣,压碎在金盆里,染成了如霞光般的颜色。
这就像唾沫一样点点滴滴,早已在春夜里让我的纤纤玉指绽放。
惹得檀郎(爱人)像泥人一样看着,惊笑中流下了红泪。
七夕又到了,乞巧的宴席上,女伴们在偷偷比试穿针的手艺。
更是比试唇间的脂晕和臂上的砂痕,都是那么的妍媚。
害怕猩红的颜色容易褪去,别再频繁地在银塘洗手。
试着在月光下把瑶琴带来,弹奏成那落花流水的曲调。
作者介绍:孙荪意,清代女诗人,生活在一个封建家庭中,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的诗歌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象著称,常常描绘女性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七夕前夕,表达了女性在这一传统节日中的心情与活动。通过描绘花卉染指甲的过程,表现出女性对美的追求与对爱情的期盼。
《夺锦标 染指甲》是一首展现女性生活细节与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凤仙花的开放、花瓣的染色过程,展现出女性细腻的情感与对美的热爱。诗中“麂眼篱边,蛩声阶畔”的开头,营造出一个生动的自然场景,声色俱全,令人如临其境。随着描写的推进,诗人把自然景物与女性的内心情感相结合,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爱恋的萌动。
在七夕这个特定的节日中,诗人通过乞巧的场景,表现出女性之间的友谊与竞争,增添了诗的趣味性。对比唇间脂晕和臂上砂痕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女性对美的追求,也折射出她们内心的自信与骄傲。而“怕猩红易褪,遮莫向银塘频洗”则表达出对美丽短暂的忧虑,让人感受到女性对美的珍惜与渴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又有对女性情感的深刻理解,是清代女性诗歌的典范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女性对美的追求与对爱情的期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清代女性的生活情感和内心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凤仙花”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猩红易褪”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的节日背景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