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4:2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20:07
帝城行乐日纷纷,天畔穷愁我与君。
秦女笑歌春不见,巴猿啼哭夜常闻。
何处琵琶弦似语,谁家呙堕髻如云。
人生多少欢娱事,那独千分无一分。
在帝城的欢乐日子里人声喧嚣,然而在天边的愁苦我与你同在。秦地的女子笑着歌唱,却看不到春天的景象;而巴山的猿猴却在夜里啼哭,声声入耳。哪里传来琵琶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谁家女子的发髻如云般松散?人生中有多少欢娱的事情,偏偏我却只能分得千分之一,连一分的快乐也没有。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关注社会民生,常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在长安生活的时期,表达了他在欢乐的表象下所感受到的深沉愁苦,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华与个人的孤独。
白居易的《寄微之》以其清新而深邃的情感打动人心,诗中通过对比展示了繁华与孤独的矛盾。在“帝城行乐日纷纷”一句中,诗人描述了长安的热闹和欢愉,然而随之而来的“天畔穷愁我与君”则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诗中秦女的欢歌与巴猿的啼哭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春天的缺失与夜晚的悲伤,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何处琵琶弦似语”的提问,表达了对音乐的渴望和对情感的追寻,而“谁家呙堕髻如云”则暗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困扰与烦恼。最后一句总结了人生的无常与失落,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悲凉。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具有深厚的情感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个人在繁华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奈,探讨了人生的欢乐与悲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秦女”象征着什么?
“何处琵琶弦似语”中,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本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答案: 1-B,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