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4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40:07
帽屋钗梁剪綵新,谁知井底及池濒。
只从阳月方中日,已作明年第一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新春的场景,帽屋和钗梁的装饰都是刚刚剪彩的,表面上看似繁华,但谁又能知道井底和池边的景象呢?正当阳光明媚的日子,春天已经悄然来临,预示着明年的第一春将会到来。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通过“阳月”和“第一春”的意象,表达了春天的来临和万物复苏的主题,反映了古代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喜悦。
作者介绍:魏了翁,宋代诗人,生于1178年,卒于1237年。他以词名世,擅长古体诗和词,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用春天的意象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开头两句以帽屋和钗梁的剪彩描绘出一种新春的庆祝气氛,象征着繁华和生机。然而,诗人随即转向井底和池边,提出了一个反思:在繁华的背后,是否还有被忽视的角落。这种对比使得诗歌在表面欢庆的背后,隐含着一种对现实的关照和对生活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阳月”和“第一春”再次引入春天的意象,传达了希望与生命力。诗人通过时间的推移,表现了春天的必然到来,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在情感上跌宕起伏,从热烈的庆祝到深邃的思考,再到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魏了翁的诗歌风格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帽屋钗梁”象征什么?
“井底及池濒”中提到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魏了翁的《次韵杨尚书》更注重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的忧愁。两者都通过春天的意象表达了希望,但魏了翁更倾向于乐观的未来展望。
以上是对《次韵杨尚书》的详细解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