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1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18:39
自述
朱庆馀 〔唐代〕
诗人甘寂寞,居处遍苍苔。
后夜蟾光满,邻家树影来。
岂知莲帐好,自爱草堂开。
愿答相思意,援毫愧不才。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甘愿与接受。他的居所四周长满青苔,显得十分静谧。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庭院,邻居的树影也映入他的眼帘。他知道自己所居之地有着莲花的美好,但他更珍惜自己草堂的清幽与宁静。最后,他希望能够回应对方的思念之情,却又因自己的才华感到羞愧。
朱庆馀,唐代诗人,性情淡泊,重视内心世界的表达。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透出生活的哲理。
此诗创作于诗人独处时,表达了他对寂寞生活的自我肯定和对文人情怀的追求。在唐代,文人常常追求隐逸生活,诗歌成为表达心境的重要方式。
朱庆馀的《自述》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诗的开头“诗人甘寂寞”,直白而有力,立即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接下来描绘的“居处遍苍苔”,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居住环境,也隐喻了他内心的寂寞与清静,苍苔的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静谧。
“后夜蟾光满,邻家树影来”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蟾光的洒落和邻家树影的映照,创造出一种温柔而又孤独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与世无争,享受着内心的平和。
“岂知莲帐好,自爱草堂开”反映了诗人对生活选择的自信与满足。虽然他知道莲花的美好象征着更高的追求,但他却更珍惜草堂的简单与宁静,这种心态体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最后一句“愿答相思意,援毫愧不才”展示了诗人的内心挣扎,他虽希望能回应他人的情感,却因自觉才华不足而感到羞愧。这种自谦的情感让整首诗更具人情味,反映出文人对情感的敏感与珍视。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接受与珍视,反映了文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追求,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的空间,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与情感。
诗人对孤独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决绝 B. 甘愿 C. 恐惧 D. 无所畏惧
“岂知莲帐好,自爱草堂开”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渴望 B. 失落 C. 知足 D. 忧伤
诗中用到的“蟾光”是指什么? A. 太阳 B. 星光 C. 月光 D. 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