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雪后赠雪苑师 其四》

时间: 2025-07-29 12:39:17

诗句

老去方知行路难,此心正要觅人安。

室中半偈如闻得,便作当年立雪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2:39:17

原文展示:

雪后赠雪苑师 其四 夏竦 〔宋代〕 老去方知行路难,此心正要觅人安。 室中半偈如闻得,便作当年立雪看。

白话文翻译:

随着年岁增长,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艰难,此刻我的心正渴望找到一个安稳的归宿。 在室内偶然听到半句佛偈,便仿佛回到了当年在雪中静立聆听的时光。

注释:

  • 老去:指年岁增长。
  • 行路难:比喻人生的艰难。
  • 此心:指作者的内心。
  • 觅人安:寻找心灵的安宁。
  • 室中半偈:在室内偶然听到的半句佛偈。
  • 立雪:指佛教中的典故,如达摩面壁、慧可立雪等,象征虔诚和修行。

典故解析:

  • 立雪:源自佛教典故,慧可禅师为了求法,在雪中站立不动,直至雪深及膝,表现出极高的虔诚和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985-1051),字子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其诗文多反映官场生活和个人情感,风格典雅。此诗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晚年对人生和信仰的反思有关。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夏竦晚年,表达了对人生艰难的深刻体会和对心灵安宁的渴望,以及对佛教修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晚年对人生艰难的深刻认识和对心灵安宁的渴望。首句“老去方知行路难”直抒胸臆,道出了人生晚年的无奈和感慨。次句“此心正要觅人安”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后两句通过佛教典故“立雪”,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佛教修行相联系,展现了作者对精神归宿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晚年对生命和信仰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老去方知行路难”: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艰难的深刻体会,通过“老去”和“行路难”的对比,突出了晚年的无奈和感慨。
  • 次句“此心正要觅人安”: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平静的追求,通过“此心”和“觅人安”的呼应,展现了作者对心灵安宁的渴望。
  • 后两句“室中半偈如闻得,便作当年立雪看”:通过佛教典故“立雪”,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佛教修行相联系,展现了作者对精神归宿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老去”和“行路难”的对比,突出了晚年的无奈和感慨。
  • 象征:通过“立雪”的典故,象征虔诚和修行,展现了作者对精神归宿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晚年对人生艰难的深刻认识和对心灵安宁的渴望,以及对佛教修行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和信仰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老去”、“行路难”、“此心”、“觅人安”、“室中半偈”、“立雪”。
  • 详细解释: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作者晚年的无奈、对心灵安宁的渴望以及对佛教修行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立雪”的典故源自哪个佛教故事? A. 达摩面壁 B. 慧可立雪 C. 六祖慧能 答案:B

  2.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渴望? A. 权力 B. 心灵安宁 C. 财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别业》: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安宁的追求。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心灵安宁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维《终南别业》与夏竦《雪后赠雪苑师 其四》: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心灵安宁的追求,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超脱,而夏竦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晚年对人生艰难的深刻认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夏竦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佛教文化大辞典》:提供了佛教典故的详细背景信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古风一首送常明仲还里社 和丁丞相 南乡子·黄耳讯初收 四五用喜雪韵四首 贺新郎 喜雨和史司直二首 柳梢青 望江南 如梦令·枝上蝶纷蜂闹 谒金门·秋已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垧的词语有哪些 附名 马字旁的字 稍纵则逝 浮花浪蕊 悫士 行结尾的成语 竖心旁的字 探本穷源 挑三拣四 歺字旁的字 市籴 鹿铤 五梁冠 包含尝的成语 匸字旁的字 肉颤心惊 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