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诚斋再韵见遗走笔复和并邀尤检正京右司观花》

时间: 2025-04-24 13:53:42

诗句

要趁清霜未染林,小山同赏桂丛深。

巳𢬵醉后缠头锦,莫待风前布地金。

兰桨溯流歌客棹,麝材匀捣付香砧。

戈挥就借如椽笔,不信湖边日易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53:42

原文展示:

要趁清霜未染林,小山同赏桂丛深。
巳醉后缠头锦,莫待风前布地金。
兰桨溯流歌客棹,麝材匀捣付香砧。
戈挥就借如椽笔,不信湖边日易沉。

白话文翻译:

趁着清霜还未染上树林,我们一起在小山上赏桂花的盛景。
等到醉酒之后才缠头上的锦缎,何必等到风起时才让金色的落叶铺满地面。
用兰桨逆流而上,歌声伴随客船摇曳;
将麝香木匀捣于香砧上。
挥动戈矛,仿佛借用如椽的笔,不相信湖边的太阳会轻易沉没。

注释:

  • 清霜:指秋天的霜,象征着初冬的来临。
  • 缠头锦:指用锦缎装饰头发,表示饮酒后的欢庆。
  • 兰桨:用兰木制成的桨,象征着优雅和文雅的情趣。
  • 麝材:麝香所用的材料,表示芬芳和香气的制作。
  • :古代兵器,这里象征着笔,意在表达书写的力量。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桂丛”可与“月桂”相关,古人常以桂花象征高洁和理想;“兰桨”也与文人雅士的气质相符,体现了诗人对优雅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宋代诗人,字子文,号诚斋,以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冬之际,诗人借赏桂花之景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表达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歌鉴赏:

诗歌通过描绘秋冬景象,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独特的感受。开篇以“清霜未染林”引出时节之美,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与友人同赏桂花,强调人际间的亲密关系和共同享受自然之乐。中间部分“巳醉后缠头锦”生动描绘了饮酒后的欢愉,反映了古人对生活乐趣的追求。末尾以“戈挥就借如椽笔”结尾,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似乎在说,尽管时光易逝,但通过文字可以留住这一切美好。

整首诗意境优美,结合自然与人文,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深邃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要趁清霜未染林:强调抓住时机,意指在霜降之前的美好时光。
  2. 小山同赏桂丛深:与友人共赏桂花,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际关系的珍视。
  3. 巳醉后缠头锦:饮酒后头饰锦缎,表现欢庆与享受生活的态度。
  4. 莫待风前布地金:建议及时享受,而不是等到落叶铺满地才后悔。
  5. 兰桨溯流歌客棹:乘船逆流而上,感受到流动的乐趣与自由。
  6. 麝材匀捣付香砧:用香木制作香料,表现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7. 戈挥就借如椽笔:将戈比作笔,强调文学创作的力量和自信。
  8. 不信湖边日易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出不愿轻易放弃美好时光的心情。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对自然和友谊的热爱,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意象分析:

  • 清霜: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
  • 桂丛:象征着友情与美好的人生瞬间。
  • 兰桨:代表优雅和高尚的情操。
  • :隐喻文学创作的力量和笔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桂丛”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美好时光
    • C. 文学创作
  2. “清霜未染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秋冬的惋惜
    • B. 对时光流逝的珍惜
    • C. 对自然的无所谓
  3. “兰桨溯流歌客棹”中的“兰桨”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流动
    • B. 文人的气质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李白的《月下独酌》与张镃的诗歌均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但李白更显豪放,而张镃则倾向于细腻与温婉。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皋桥 入扬州郭 赠毛仙翁 华顶 题白乐天文集 重入洛阳东门 江南暮春寄家 至潭州闻猿 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后兼纪瑞物 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毛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眉飞目舞 一口一声 煤炸 百般刁难 法轮常转 霜毛 蟾蜍宫 馬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目使颐令 徘徊 逸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