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渔家》

时间: 2025-05-04 02:07:02

诗句

数家茅屋枕鱼矶,岁岁生涯在渺瀰。

鸡犬怪人奔竹径,儿孙逢客倚柴篱。

壁悬簑笠残烟雨,门对溪山阅盛衰。

一曲新歌一船月,夜深来往碧涟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7:02

原文展示:

数家茅屋枕鱼矶,岁岁生涯在渺瀰。
鸡犬怪人奔竹径,儿孙逢客倚柴篱。
壁悬簑笠残烟雨,门对溪山阅盛衰。
一曲新歌一船月,夜深来往碧涟漪。

白话文翻译:

几家茅草屋临近鱼矶,年复一年生活在这迷蒙的水边。
鸡鸣犬吠中,村民们穿过竹林小径,孩子们在篱笆旁迎接客人。
墙上挂着渔具,残留的烟雨让人感到宁静,
门前面对溪水与山景,见证了世事的兴衰变迁。
一曲新歌伴着一船明月,夜深时分,水面波光粼粼,来往不息。

注释:

  • 数家:几家,指的是村落中的几户人家。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象征着渔民的生活。
  • 鱼矶:指鱼的栖息地,也可以理解为渔民的渔场。
  • 渺瀰:形容水雾弥漫,视野模糊。
  • 鸡犬:鸡鸣犬吠,形容乡村生活的宁静祥和。
  • 奔竹径:形容人们在竹林小路上走动、忙碌。
  • 倚柴篱:指在篱笆旁靠着,表示轻松的生活状态。
  • 簑笠:指渔民用的衣物和帽子,象征着渔民的职业。
  • 残烟雨:形容雨后的宁静和淡淡的烟雾。
  • 溪山:溪水和山脉,代表自然的景观。
  • 盛衰:指世事的变化。
  • 碧涟漪:指清澈的水面,波纹轻轻荡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含章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表达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渔民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诗人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细致描写,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渔家》是一首描绘渔民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情世态的深刻理解。诗的开篇通过“数家茅屋枕鱼矶”描绘了渔家的地理环境,简洁而生动,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接着,诗人描绘了渔民日常生活的场景,鸡犬相闻,孩子们迎客,展现出一种温馨而和谐的乡村氛围。

在“壁悬簑笠残烟雨”中,诗人通过渔具的描写,渲染出一种生活的宁静与朴实。这里的“残烟雨”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也暗示了渔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诗的最后两句“一曲新歌一船月”,则通过音乐与自然交融的意象,表达了夜深人静时分的宁静美好,愈发凸显出渔民生活的诗意。

整首诗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既有生活的细腻描写,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数家茅屋枕鱼矶:描绘了渔民居住环境的宁静。
  2. 岁岁生涯在渺瀰:展示了渔民年复一年的生活状态。
  3. 鸡犬怪人奔竹径:描绘乡村生活的生动场景。
  4. 儿孙逢客倚柴篱:表现了家庭的温暖与接待客人的热情。
  5. 壁悬簑笠残烟雨:渔民的生活用品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6. 门对溪山阅盛衰:反映了自然与人类历史的关系。
  7. 一曲新歌一船月:音乐与自然景色的和谐交融。
  8. 夜深来往碧涟漪:描绘了宁静夜晚的美丽画面,给人以无限遐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渔民生活与自然景色结合,形成画面感。
  • 对仗:如“鸡犬怪人”和“儿孙逢客”,形成音韵上的和谐美。
  • 拟人:通过“碧涟漪”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营造生动的意境。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渔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平凡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屋:象征着渔民的朴素与勤劳。
  • 鱼矶:代表渔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 鸡犬:体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簑笠:渔民职业的象征,表明生活的艰辛。
  • 溪山:象征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生活的依存关系。
  • :代表宁静、思考和诗意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鸡犬”主要是指什么? A. 家禽和家畜
    B. 乡村生活的宁静
    C. 渔民的生活
    D. 自然景观

  2. “壁悬簑笠”中“簑笠”是指什么? A. 渔民的衣物
    B. 渔具
    C. 渔民的住所
    D. 竹林

  3. 诗中提到的“门对溪山”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渔民的财富
    C. 世事的变化
    D. 乡村的宁静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渔舟唱晚》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王维的《渔舟唱晚》同样描绘了渔民的生活,但更侧重于音乐与自然的交融,而李含章的《渔家》则注重于生活的细节与人情的温暖。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角度有所不同,前者更具抒情性,后者更具叙事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李含章诗集》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渔家》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

相关查询

贺毕翰林 和朱严留别 和仲咸杏花三绝句 和仲咸杏花三绝句 和仲咸杏花三绝句 和仲咸诗六首之四和与卢氏宋少府话旧游 和仲咸诗六首之三和自咏 和仲咸诗六首之六和送道服与喻宰 和张校书吴县厅前冬日双开牡丹歌 和杨遂贺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弋字旁的字 不二之老 力农 血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包含捉的词语有哪些 穷陬僻壤 包含纻的词语有哪些 世殊时异 臼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风趣 穿靴戴帽 随时变化 天下恟恟 角力中原 治郭安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