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2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28:35
出无王事牵,入不治居舍。
蒿藜入墙屋,尘垢变几架。
糟糠苟无忧,智力取自暇。
逢诗即废日,得客辄忘夜。
积懒遂成性,习勤反如诈。
几不类怠傲,愧耻将何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逃避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外面没有王事牵挂,进来却不打理居所。荒草和杂物都进入了房屋,尘垢堆积成几架。虽然生活贫困,但我无忧无虑,智慧和能力都来自于闲暇。遇到诗歌就忘记了白天,来了客人便忘却了夜晚。懒惰最终成为我的性格,勤奋反而像是在伪装。这样的懒惰让我显得不堪,羞愧之情又该如何表达呢?
王令(约1120-1190年),字子方,号旨庐,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政治纷争的厌倦和对平淡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写于王令隐居生活的时期,诗人深感世事的复杂与无奈,选择远离官场,追寻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简约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懒惰自省的情感。
王令的《暨阳居四首》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便以“出无王事牵,入不治居舍”引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他居所的杂乱,蒿藜与尘垢的意象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描述,更象征着他对世俗事务的漠视。
在“糟糠苟无忧,智力取自暇”一句中,诗人以朴素的生活态度来反映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尽管生活艰难,但他却能从闲暇中获得智慧与灵感。这一情感贯穿全诗,显示出一种对物质贫乏的超然态度。
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也意识到懒惰的滋生以及勤奋的伪装,表达了对自己懒惰的自责与反思。最后的“愧耻将何谢”则是对自己内心的深刻剖析,表明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羞愧。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闲适生活的赞美,也有对自身缺陷的自省,体现了王令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学思考。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与对自身懒惰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揭示了对世俗事务的厌倦与内心的挣扎,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王令的《暨阳居四首》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官场的热爱
B. 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C. 对财富的追求
诗中“糟糠苟无忧”意思是?
A. 生活富裕
B. 生活艰辛但无忧
C. 生活痛苦
诗的最后一句“愧耻将何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C. 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