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采菱歌七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7 19:05:26

诗句

骛舲驰桂浦,息棹偃椒潭。

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05:26

采菱歌七首 其一

作者: 鲍照 〔南北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骛舲驰桂浦,息棹偃椒潭。
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桂浦(即桂林的水域)上乘船行驶的情景,船只快速行驶,停下来划桨在椒潭(即椒江)休息。北边的湘水上,悠扬的箫声和谐动听,南边的汉水上则传来清脆的采菱歌唱声。

注释:

  • 骛舲: 快速行驶的船。
  • : 飞驰,迅速行驶。
  • 桂浦: 指桂林的水域。
  • 息棹: 停下划桨,休息。
  • : 倚靠,倾斜。
  • 椒潭: 指椒江或椒潭。
  • : 一种古代乐器,音色清脆。
  • : 演奏、吹奏。
  • 澄湘: 清澈的湘水。
  • 菱歌: 采菱时所唱的歌,表达了轻快的心情。
  • 清汉: 清澈的汉水。

典故解析:

“骛舲”与“息棹”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在水边游玩时的闲适生活,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字明远,南朝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乐府。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常被后人赞誉。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水边的美景和悠闲的氛围,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采菱歌七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水乡美景和人文活动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船行水上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静谧。首句“骛舲驰桂浦”中“骛”字生动地描绘了船只快速前进的情形,仿佛能听到水波荡漾的声音;而“息棹偃椒潭”则让人感受到一股悠闲的气息,仿佛船只已然停下,乘客们在水边小憩。这种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接下来,诗中提到的“箫弄澄湘北”与“菱歌清汉南”则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水边娱乐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骛舲驰桂浦”:描绘了船只在桂浦上快速行驶的情景,突出速度与动感。
    • “息棹偃椒潭”:画面转向船只停下,乘客在这里休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箫弄澄湘北”:描绘北边的湘水上,箫声悠扬,营造出音乐与自然的交融。
    • “菱歌清汉南”:南边的汉水上传来清脆的采菱歌声,表达了人们的愉快心情。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活动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灵动。
  • 主题思想:

    • 该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桂浦”: 代表美丽的水域,象征自然的宁静。
    • “箫”: 代表音乐,象征生活的韵律与情趣。
    • “菱”: 代表丰收与快乐,象征劳动与生活的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骛舲”意为: A. 快速行驶的船
    B. 慢慢划行的船
    C. 装饰华丽的船
    D. 小舟

  2. “息棹”指的是: A. 吹箫
    B. 停下划桨
    C. 采菱
    D. 休息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采菱歌》与李白的《静夜思》,前者着重描绘自然美景与闲适生活,而后者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两首诗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鲍照诗文集》
  • 《南北朝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中秋月望十六终夜如昼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 其三 复次烟字韵答黄大临庭坚见寄二首 试院唱酬十一首 次韵吕君兴善寺静轩 予昔在京师画工韩若拙为予写真今十三年矣容 雨病 次韵张耒见寄 腊月九日雪三绝句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平溪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花露 一无忌惮 贵官显宦 嵩生岳降 马利 黽字旁的字 食字旁的字 百世不磨 设计 位卑言高 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核实 曰字旁的字 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单耳刀的字 甘居下流 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攴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