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3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34:02
噪蝉声乱日初曛,
弦管楼中永不闻。
独奈愁人数茎发,
故园秋隔五湖云。
蝉鸣声杂乱,日头刚刚西沉,
弦乐和管弦乐在楼中却听不见。
只可怜我愁苦的人,头发已经稀疏,
故乡的秋天被五湖的云雾隔断。
这首诗中的“故园秋隔五湖云”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五湖是指我国著名的湖泊,象征着遥远的距离和隔阂,表现出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唐代诗人常常通过自然景象来抒发个人情感,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体的孤独感。
作者介绍:赵嘏(约公元 663 年-约公元 730 年),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唐代,正值诗人经历人生的困惑与孤独之时,因环境变迁与个人经历,诗人寄情于蝉声与故乡的对比中,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听蝉》一诗通过蝉的鸣叫引发诗人的思绪,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情感深度。诗的开头“噪蝉声乱日初曛”描绘了一个夏末秋初的黄昏景象,蝉声的喧闹与天色的渐暗形成鲜明对比,渲染出一种哀愁的氛围。接着“弦管楼中永不闻”则转向内心的孤独,尽管音乐在楼中奏响,却与诗人的愁苦无关,传达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独奈愁人数茎发”一句,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忧愁与年华的流逝,头发稀疏不仅是生理的衰老,更是心灵上年龄的象征。最后一句“故园秋隔五湖云”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无法相见的悲伤,五湖的云雾象征着遥远的距离,增添了忧愁的色彩。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深邃的情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独特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故乡思念以及内心孤独的深切感悟,蕴含着浓厚的悲伤与愁苦,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噪蝉声乱”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怎样的?
“故园秋隔五湖云”中的“五湖”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