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1:02
宴桃源 / 如梦令
作者: 曹遇 〔宋代〕
西湖辟暑棹扁舟。
忘机狎白鸥。
荷香十里供瀛洲。
山光翠欲流。
歌浩浩,思悠悠。
诗成兴未休。
清风明月解相留。
琴声万籁幽。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诗人乘着小舟在湖上游玩,享受着清凉的夏日,心中无拘无束地与白鸥嬉戏。十里荷花的香味弥漫,仿佛能够飘送到仙境般的瀛洲。山的光辉像是要流动一样,诗人心中充满了浩荡的歌声和悠远的思绪。即使诗作完成,兴致依然未减,清风明月仿佛也在劝留他。琴声悠扬,伴随着万籁俱寂,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曹遇,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气息浓厚的时代,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气和自然美。曹遇的诗风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这首《宴桃源》创作于夏季,诗人游览西湖,受到湖光山色的启发,抒发了对自然美的赞叹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情感寄托。
《宴桃源》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作,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诗的开头以“西湖辟暑棹扁舟”引入,立刻把读者带入一个清凉的夏日场景,诗人独自一人,乘舟游湖,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渗透着一种孤独而自由的情感。接下来的“忘机狎白鸥”,则表现出诗人心境的宁静与悠然,似乎在与自然亲密接触,忘却世俗的烦恼。
“荷香十里供瀛洲”句中,荷花的香气如同仙境的气息,象征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接连描绘的“山光翠欲流”更是将自然的美与流动的画面结合,展现出一种生动的美感。最后几句,诗人对歌声、琴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表达了对美好瞬间的留恋与珍视。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什么?
A. 黄河
B. 西湖
C. 长江
答案: B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忧虑
B. 放松
C. 急躁
答案: B
“荷香十里供瀛洲”中的“瀛洲”象征什么?
A. 现实
B. 仙境
C. 山林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