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5:02
柳影蘸芳洲。珠帘半上钩。
把璚箫吹向小红楼。
燕子不知兴废事,漫相对,话春愁。
江上锦帆收。花空烟水流。
南朝旧梦付闲鸥。
第四桥边还载酒,总孤负,少年游。
柳影洒在芳草洲上,珠帘轻轻挂起一半。
我用璚箫在小红楼前吹奏,
燕子对兴衰之事毫无所知,任由它们在那里相对,聊着春天的忧愁。
江面上锦帆已收,花影在烟水中流淌。
南朝的旧梦已随闲鸥而去。
在第四桥边我还在饮酒,最终却辜负了少年时光的游乐。
易顺鼎(1640-1716),字惟贤,号静庵,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他的诗风以清新雅致著称,作品涉及山水、花鸟等题材,常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感慨的思考。
《唐多令》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试图通过美好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伤。
《唐多令》以鲜明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和人们的内心愁绪。从“柳影蘸芳洲”到“江上锦帆收”,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动人的春景图。柳树的影子洒在芳草洲上,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而“珠帘半上钩”则暗示着一种美丽与神秘,似乎在召唤着什么。
在情感层面,诗人以燕子为媒介,通过它们对兴废无知的态度,传达了一种对春愁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江水流转,锦帆收起,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过往的旧梦已成泡影。
诗的结尾“第四桥边还载酒,总孤负,少年游”更是点出了主题:尽管饮酒作乐,但最终却辜负了年少的美好时光。这种情感的对比,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邃,也引发读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反映了对过往青春的追忆与惋惜。
“柳影蘸芳洲”中“柳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消逝
B. 春天的气息
C. 悲伤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燕子”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愁
B. 无忧无虑
C. 失落
“第四桥边还载酒”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享受生活
B. 感到孤独
C. 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