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1:25
唐多令 阅秀水朱竹垞寄静怜词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东短接西长。晁家小巷香。代州城最细花娘。行四更当年十四,鸳水客,作鸳鸯。送出雁门旁。踟蹰广武乡。上琶弦更唱娥郎。臂上不知朱十印,可尚在,在红襄。
这首词描绘了南北方接壤的景象,东边的河流短小,西边的河流延绵。晁家小巷中弥漫着花香,代州城中最细腻的花如同姑娘。回想当年十四岁时,夜晚的水边,我与鸳鸯共舞,送别恋人离开雁门。徘徊在广武乡,弹奏琶音更唱起那首动人的娥郎曲。手臂上的朱十印不知是否仍在,或许依旧留在那红色的襟袖上。
作者介绍:屈大均(1560-1632),字仲明,号白石,明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词作见长。其作品风格多变,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对往昔青春和爱情的怀念,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词人对往昔生活的深切怀念。开篇便通过“东短接西长”设定了一个静谧的环境,使读者随即进入一种安宁的氛围。接下来,词人用“晁家小巷香”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那种温馨和亲切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那里的春意盎然。代州城中的“花娘”则象征着青春的美好,体现了作者对年少时光的追忆。
诗中提及的“行四更”,暗示了深夜的孤独与思念,夜色似乎更能激发人们对过往的感怀。后面的“鸳水客,作鸳鸯”,则通过鸳鸯这一意象,表达了爱情的甜美与无奈。在送别的场景中,雁门旁的徘徊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惆怅。
最后提到的“朱十印”则成为一种情感的寄托,印章既是身份的象征,也代表着那段爱情的印记,尽管时光已逝,但情感依旧铭刻在心。整首词通过精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在岁月变迁中对美好过往的向往与留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青春和爱情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思念,映射出人们在变迁中的无奈与情感的坚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花娘”象征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花朵
C. 青春
D. 以上皆是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朱十印”象征着____。
判断题:诗中“东短接西长”表现的是时间的流逝。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