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1:09
夜宿昭亭寺舍弟以公事书城中与梅公泽邵公序
作者:李弥逊 〔宋代〕
解衣夜汪灵山颠,胡床待月松风前。
已令圆顶具白毡,更促方屦收青编。
茶瓯过眼见樽俎,蔬筹放手罗甘膻。
清游逸兴在一举,骑鹤大胜扬州仙。
吾家小弟困簿领,到处凫鹜长摩肩。
归途遇酒成叹咏,飞奴持送空联翩。
绝知胜境外尘躅,谁可浪得麻姑鞭。
诗梅易邵真二妙,手牛群书类蜗涎。
拉枯拾芥真戏事,不待万选知青钱。
賸倾醇酎浇舌本,要取金印累累县。
在灵山的顶上,夜晚解开衣服,坐在胡床上等待月光洒落在松树前。
已经让圆顶上铺上白毡,更加催促方形的鞋子收起青色的编织。
茶杯在眼前闪过,看到酒宴的摆设,蔬菜和调料随意放在手边。
清淡的游乐兴致在一举之间,骑着鹤比扬州的仙人更胜一筹。
我家小弟正忙于书册,四处游荡,肩并肩的闲聊。
归途遇到酒宴,便感叹吟咏,飞奴持酒,空中联句纷飞。
绝对知道胜境在尘世之外,谁能无所顾忌地得到麻姑的鞭子?
诗中的梅花与邵公的才华真是两种奇妙,手中的牛群书籍像蜗牛的口水。
拉起枯萎的草木,拾起小事,真是戏谑,不必万选知青的钱。
剩下的醇酒浇灌我的口舌,想要得到金印累累的县。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隐逸生活,常蕴含哲理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夜宿昭亭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世浮华的超脱。诗中提到的梅公和邵公,是当时文人中的名士,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敬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宿昭亭寺时的悠闲与逸趣。开篇即以山顶的清幽夜景入题,展现出一种随性而安逸的生活态度。诗人在月光照耀下,享受着松风的吹拂,令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随后的描写中,诗人邀请读者一起品味生活的点滴,无论是茶酒的闲谈,还是与友人间的轻松交流,都流露出一种洒脱的情怀。对“骑鹤”的提及,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超然生活的追求。
在后面的段落中,诗人表达了对小弟的关心,以及对世事的感慨。归途的酒宴与吟咏,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结尾处,诗人以“拉枯拾芥”来形容对细微事物的关注,反映出一种对日常生活的幽默与戏谑。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既有对大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超脱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洒脱的人生态度和对细微事物的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灵山”主要象征什么?
a) 热闹的城市
b) 清静的自然
c) 豪华的宫殿
答案:b
“骑鹤大胜扬州仙”中的“骑鹤”指代什么?
a) 物质享受
b) 超然脱俗的生活
c) 追求名利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麻姑”是指?
a) 一位古代乐师
b) 传说中的女神
c) 一位王后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展现思乡情,而李弥逊的《夜宿昭亭寺》则通过对自然与友人的描写体现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两者虽情感不同,却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