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四月间读杜牧之荷叶诗一时回首背西风之句尝》

时间: 2025-05-23 02:10:26

诗句

冰霜枯冻度穷冬,昨夜阳和始用工。

多少柳条知此意,一时开眼望东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2:10:26

原文展示:

冰霜枯冻度穷冬,昨夜阳和始用工。多少柳条知此意,一时开眼望东风。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冬里经历了冰霜和枯萎,直到昨夜阳光温和才开始运转。多少柳条明白了这个道理,一瞬间睁开眼睛朝东风而望。

注释:

  • 冰霜: 指寒冷天气中的霜冻现象。
  • 枯冻: 形容植物因寒冷而枯萎、冻结的状态。
  • 阳和: 指阳光的温暖和和煦。
  • 柳条: 柳树的枝条,象征春天的生机。
  • 东风: 春天的象征,春风从东方吹来,带来温暖和生机。

典故解析:

本诗提及“东风”,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东风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万物复苏。此处不仅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也暗示了生命的希望与新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子期,号岱隐,宋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四月春暖花开的时节写成,诗人感怀春天的来临,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冰霜枯冻”开篇,描绘了严冬的寒冷和植物的萧条,给人一种沉闷而凄凉的感觉。然而,随着“昨夜阳和”的出现,诗意瞬间转向,春天的温暖驱散了冬日的阴霾。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渴望和期待。尤其是“多少柳条知此意”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灵性,柳条似乎在期待春风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传达出春天带来的喜悦与重生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冰霜枯冻度穷冬”:描绘了冬天的寒冷与植物的枯萎,传达出冬季的艰难。
  2. “昨夜阳和始用工”:转折点,昨晚的阳光开始温暖大地,暗示春天已经来临。
  3. “多少柳条知此意”:柳条似乎能感知春天的到来,具有一种拟人化的表现。
  4. “一时开眼望东风”:瞬间的觉醒,柳条开始向东风倾斜,象征着对春天的期待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 “柳条知此意”将柳树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拟人: 赋予柳条以感知能力,使诗意更为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传达了希望与生机的主题,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霜: 象征寒冷与萧条,暗示生命的压抑。
  • 阳和: 代表温暖与生机,象征新生的希望。
  • 柳条: 生命的象征,春天的使者,表现出春天带来的活力。
  • 东风: 自然界的变化,春天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2. “多少柳条知此意”中的“意”指的是什么? A. 冬天 B. 春天的到来 C. 生命的意义
  3.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A. 夏天 B. 冬天 C. 春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郑刚中的这首诗更侧重于自然界的细腻变化,而杜甫则是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思。两者在春天的主题上各有侧重,前者更具情感的深度,后者则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 《诗经与古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边上晚秋 重登科 街西长句 自贻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春思 偶题 江上雨寄崔碣 秋晚江上遣怀 七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彑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止字旁的字 豪忮 转败为功 长字旁的字 碰一鼻子灰 降喻 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宋襄之仁 包含也的词语有哪些 鞙鞙 中赏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裱绫 廾字旁的字 笔墨官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