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3:5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3:52:21
华戎交气俗,淮汴倒清浑。
华夏与戎狄的风俗交融,淮河与汴河的水流混浊而不清。
钱伯言,字元亨,号尚书,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政治动荡与文化繁荣交替的时代。其诗歌风格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常关注社会风俗与人情世态。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民族融合、文化交融的历史时期,诗人借用河流与风俗的比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文化的交融。
此诗短小精悍,虽然仅有两句,却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开头的“华戎交气俗”,表明了中原文化与外部文化的交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开放与包容。华夏文化作为主流,而戎狄文化则代表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这种交汇使社会风俗变得多样化。接着的“淮汴倒清浑”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这种文化交融的结果:就如同河流的清浊,文化的交融一方面带来了丰富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与不清晰。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引人深思。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练而富有韵律,充分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语言的把控与艺术的追求。它不仅是一幅文化交融的画卷,也是一种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敏感与思考。
华戎交气俗:
淮汴倒清浑:
这首诗通过对中原与外族文化碰撞的描绘,表现了文化多元化的复杂性和美丽,提醒人们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也应珍视传统文化。
选择题:诗中的“华戎”指的是?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两条河流是____和____。
判断题:诗人对文化交融持积极态度。(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