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哭花》

时间: 2025-05-10 04:19:26

诗句

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委地时。

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9:26

原文展示

哭花
作者: 韩偓 〔唐代〕

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委地时。
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花朵凋零的伤感。曾经为花的绽放而忧愁,花开时香气四溢,但如今看到花瓣纷纷落地,花香不再。若花有情,应该会为此而哭泣。昨夜的风雨将西施埋葬于此,暗含了对美好事物最终消逝的惋惜。


注释

  • 曾愁香结破颜迟:指以前因为花香的结局而感到忧愁,"破颜迟"意为花香未能及时绽放。
  • 妖红:形容花的颜色艳丽,如同妖艳,常用于形容花的美丽。
  • 委地时:指花瓣落地的时刻,"委地"形容花瓣散落在地。
  • 有情:指花如果有情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命运。
  • 争不哭:如果花有情,必然会为自己的凋零而哭泣。
  • 夜来风雨葬西施:比喻昨夜的风雨如葬礼一般,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字仲明,号静庵,唐代诗人,生于晚唐,仕途坎坷,主要以诗闻名。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擅长咏物诗。

创作背景

《哭花》作于唐代,正值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衰亡的深切感慨,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哭花》是一首情感深邃的咏物诗,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与无奈。诗的前两句“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委地时”,通过对花朵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伤感的情绪。花香曾让人期待,但如今花瓣散落,一切美好似乎都已无存。接下来的“若是有情争不哭”,则将这种情感进一步深化,若花有情,必然会为自己的凋零而感到悲伤,暗示着美丽与哀伤的交织。

最后一句“夜来风雨葬西施”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西施作为象征美丽的历史人物,她的逝去让人感到无尽的遗憾。这里,风雨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十分成功,通过花的凋零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愁香结破颜迟:回忆过去对花香的期待和忧虑。
  2. 今见妖红委地时:如今看到美丽的花瓣已然落地,感慨万千。
  3. 若是有情争不哭:若花有情,必然会因自身的凋谢而感到悲痛。
  4. 夜来风雨葬西施:夜间的风雨像是将西施这样的美丽埋葬,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雨”比作葬礼,表现出对美的哀悼。
  • 拟人:花被赋予了情感,使得它的凋零更加令人心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与感叹,反映了人生无常的哲理。通过对花的描写,诗人表现出对生命短暂和美好瞬间消逝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美丽、青春和生命的短暂。
  • 风雨:象征着无情的时间和生命的变迁。
  • 西施:代表着极致的美,暗示美好的事物终将逝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妖红”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妖怪
    • B. 美丽的花朵
    • C. 一种颜色
  2. 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花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喜爱
    • B. 无所谓
    • C. 惋惜
  3. “夜来风雨葬西施”中的西施象征的是什么?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美好的事物
    • C. 凋零的花朵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韩偓的《哭花》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均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但韩偓更侧重于对花的细致描写,而李白则更多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离郡五绝 其二 杂咏一百首 其二十六 龚胜 闻笛二首 汉宫春(丞相生日乙丑) 白云庵 居厚弟诗将活鹿寿余次韵一首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曹路分赠诗次韵一首 意一元枢称张君平星术相法小诗将行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字旁的字 玄遯 张杨 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以牙还牙 四点底的字 包含蛟的成语 卤字旁的字 黄牌警告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打搀 于思于思 韵律 层峦叠翠 竖心旁的字 包含脆的词语有哪些 单人旁的字 飘瓦虚舟 同传 颈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