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席上歌水调》

时间: 2025-04-27 13:01:40

诗句

余声宛宛拂庭梅,通济渠边去又回。

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01:40

原文展示:

余声宛宛拂庭梅,通济渠边去又回。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白话文翻译:

我的歌声轻柔悠扬,像微风拂过庭院中的梅花,在通济渠的边上徘徊而去。如果炀帝的灵魂还在世间,想必会为你而跨越长江而来。

注释:

  • 宛宛:形容声音柔和,清脆。
  • :轻轻地擦过或触碰。
  • 庭梅:指庭院中的梅花,象征着清雅和高洁。
  • 通济渠:是指一条水道。
  • 若使:如果。
  • 炀皇:即隋炀帝,名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以奢侈和残暴著称。
  • 魂魄:灵魂和精神。
  • 过江:跨越长江,形象表达出艰难的旅程。

典故解析:

  • 炀帝: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因其奢华、好大喜功而声名狼藉。诗中提及他,暗示着对权力与奢华的反思。
  • 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高洁与坚韧,诗中提及梅花,增添了一层清幽与淡雅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4年-889年),字梦阮,号蘅塘,唐代诗人。他生活在唐朝中后期,正值国力衰落、社会动荡的时代。罗隐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创作背景

《席上歌水调》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参加宴会或社交场合时,借助歌声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及对当时社会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思考。开头的“余声宛宛拂庭梅”一句,以轻柔的声音引入,梅花作为高洁的象征,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清雅。接下来的“通济渠边去又回”描绘了水流的往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诗人通过对炀帝的提及,表达了对权力与欲望的批判,仿佛在问:即便是炀帝的灵魂在世,是否也能跨越长江,重新回归这片土地?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体现了罗隐对人生与历史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余声宛宛拂庭梅:声音轻柔,似乎在轻抚梅花,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对美的向往。
  2. 通济渠边去又回:水流的往返,象征着时间的循环和变迁,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 若使炀皇魂魄在:提及隋炀帝,借历史人物表达对权力与奢华的反思。
  4. 为君应合过江来:如果炀帝的灵魂在世,想必会为你而来,含蓄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声音比作拂动梅花,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意境。
  • 拟人:将水流赋予生命,表现其往复不息。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了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流水和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沉浮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思。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纯洁、高洁,代表诗人对理想之美的追求。
  • 水流: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炀皇:代表权力的奢华与对历史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宛宛”形容的是: A) 轻柔的声音 B) 急促的步伐 C) 明亮的光线

  2. “通济渠”主要指的是: A) 一条河流 B) 一条水道 C) 一座桥梁

  3. 诗中提到的“炀皇”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唐太宗 B) 隋炀帝 C) 明成祖

答案:

  1. A) 轻柔的声音
  2. B) 一条水道
  3. B) 隋炀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了自然美和历史感,但更侧重于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罗隐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醉蓬莱 忆秦娥 柳梢青 玉楼春(为童四十寿) 柳梢青 满庭芳(彭守生辰) 醉蓬莱 探春令 选冠子(许倅·生辰) 于中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真朋 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政理 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言无伦次 旬月之间 蛾类 父字头的字 秋料 入字旁的字 起烦 巾字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积基树本 踽踽独行 长安棋局 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