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导引·经文纬武》

时间: 2025-05-12 04:26:26

诗句

经文纬武,十有九年中。

遗烈震羌戎。

渭桥夹道千君长,犹是建元功。

西瞻温洛与神崧。

莲宇照琼宫。

人间俯仰成今古,流泽自无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26:26

原文展示

经文纬武,十有九年中。
遗烈震羌戎。
渭桥夹道千君长,
犹是建元功。
西瞻温洛与神崧。
莲宇照琼宫。
人间俯仰成今古,
流泽自无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过去的十九年中,我在经文和武功之间持续努力。遗留下的伟业震动了羌人和戎族。渭桥两侧,长久以来群雄汇聚,依旧是建立元功的杰出成就。向西望去,温洛与神崧的景象令人向往,莲花的宇宙照耀着琼宫。人间的历史变迁让人俯仰之间感慨万千,这份恩泽和流传将是无尽的。

注释

  • 经文纬武:指文治与武功,强调文治与武力的结合。
  • 十有九年中:指时间的长度,强调长时间的努力。
  • 遗烈:留下的伟业。
  • 震羌戎:震撼羌族和戎族,指国家的强盛。
  • 渭桥:指渭河上的桥,象征着重要的地理位置。
  • 夹道千君长:形容众多的英雄豪杰汇聚,形势隆重。
  • 建元功:建立的元功,指开创的伟大成就。
  • 西瞻:向西眺望。
  • 莲宇照琼宫:形容美丽的景象,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 人间俯仰成今古:人们在历史的变迁中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东坡居士。他不仅在诗词方面有卓越成就,还擅长散文和词。他的作品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强调人文关怀与自然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时期,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但他始终关注国家的命运与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导引·经文纬武》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经文纬武”体现了文治和武功的辩证关系,反映了古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苏轼在诗中回顾了过去的辉煌成就,特别提到“震羌戎”,不仅是对国力的赞美,也是对历史的深刻反省。通过“渭桥夹道千君长”的描绘,诗人将个人与国家、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壮阔的视野。

此外,诗中“西瞻温洛与神崧”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最后的“人间俯仰成今古,流泽自无穷”更是升华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长河的感慨,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也体现了苏轼的个人情感与思想深度,是他政治生涯与文学成就的真实写照,展现了他作为文化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经文纬武,十有九年中:说明诗人在过去十九年中,努力于文化与军事两方面。
  2. 遗烈震羌戎:强调他所留下的伟业,使得外敌震慑。
  3. 渭桥夹道千君长:描绘渭河桥旁汇聚的英雄豪杰,象征团结与力量。
  4. 犹是建元功:指这些成就依然在影响历史。
  5. 西瞻温洛与神崧:展现诗人向往的美好自然景象。
  6. 莲宇照琼宫:比喻理想的美好境界。
  7. 人间俯仰成今古:反映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感慨。
  8. 流泽自无穷:强调文化和成就的长久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莲宇照琼宫”用莲花和琼宫比喻理想的境界。
  • 对仗:如“经文纬武”,形成鲜明的对比,加强表达的力度。
  • 排比:句子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传达了对国家命运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诗人以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变迁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历史使命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经文:象征文化、智慧和教化。
  • 纬武:象征军事、力量和保护。
  • 羌戎:外敌的代表,体现国防的必要性。
  • 渭桥:象征重要的交通和文化交流。
  • 莲宇:理想境界的象征,代表美好与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经文纬武”指的是:

    • A. 文化与军事的结合
    • B. 诗词与音乐
    • C. 书法与绘画
    • D. 诗歌与散文
  2. “震羌戎”在诗中意指:

    • A. 国家强盛的表现
    • B. 历史的反思
    • C. 诗人的个人成就
    • D. 自然的力量
  3. 诗中“莲宇照琼宫”主要表现了:

    •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B. 对国家的忠诚
    • C. 对历史的追忆
    •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同为苏轼的作品,展现了他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作,表现了对自然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苏轼《导引·经文纬武》与李白《将进酒》: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历史与个人生命的思考,但苏轼更侧重于国家兴衰,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对酒的追求。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霜天晓角(寿文文溪,时守清江) 烛影摇红(雪楼得次子,行台时治金陵) 望夫山 挽文文山 挽文魁母齐魏国夫人三首 挽文魁母齐魏国夫人三首 挽文魁母齐魏国夫人三首 挽唐如晦二首 挽唐如晦二首 挽李行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借镜观形 瓜字旁的字 师君 穷凶极虐 枭蛇鬼怪 苟延残息 恶性循环 托便 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痌癶 贝字旁的字 宴安鸩毒 曰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能说善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