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5:4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5:43:17
浑不奈,浑不奈,初见月初三。
剑气欲飞春雨后,酒悲乍发毂轮间。
一为破愁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月色的感慨与内心的愁苦。诗人感叹,初见月亮是在每月的初三,剑气似乎在春雨过后飞舞,酒意刚刚在车轮间悄然升起,而这一切都让人愁苦不已。
姚鹓雏(1884年-1939年),字雪涛,号鹓雏,近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受到古典诗词的影响,兼具细腻与豪放,常常在作品中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化。
《导引曲 其三》创作于近代,正值中国社会剧变之际。诗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春天的象征在诗中不仅是生命的复苏,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这首诗以“浑不奈”开篇,便立刻引发读者的注意,展现了诗人对事物的无奈之情。紧接着提到“初见月初三”,将时间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展现春天的美好和新生。诗中的“剑气欲飞春雨后”更是通过动感的描绘,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勃勃向上,仿佛能感受到春雨后的清新气息。接着,通过“酒悲乍发毂轮间”,诗人将内心的愁苦与外在的环境相结合,反映了在繁忙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受到的无奈与孤独。最后一句“一为破愁颜”,则表现了诗人对愁苦的渴望解脱,暗示着一种希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运用意象和比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传达出一种对生活深刻的感悟与思考。
浑不奈,浑不奈,初见月初三
诗人以“浑不奈”开头,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紧接着提到“初见月初三”,引出春天的情景,时间与感情交织。
剑气欲飞春雨后
这里“剑气”象征着生命的活力,春雨后的生机勃勃,暗示着希望与新生。
酒悲乍发毂轮间
诗人通过“酒”与“毂轮”的对比,表现了在忙碌生活中酒意恰似愁苦的涌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为破愁颜
最后一句总结了诗人的情感,表达出渴望打破愁苦的愿望,具有希望的意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初春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愁苦的表达。诗人通过对时间与环境的感悟,表现了生活的复杂性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浑不奈”意指:
A. 无可奈何
B. 生活美好
C. 春天来临
诗中提到的“初见月初三”是指:
A. 初春的第一天
B. 农历的初三
C. 月圆之夜
“剑气欲飞春雨后”表达了:
A. 冬天的景象
B. 生机与活力
C. 愁苦的心情
《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同样体现了春天的美好,但侧重于自然与生命的和谐;而《导引曲 其三》则更为个人化,表现了内心的愁苦与对春天的渴望,反映出诗人更为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