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8:21
苏幕遮
作者:赵庆熹 〔清代〕
鬓丝丝,香缕缕,深院黄昏,独自和灯语。
帘外东风天又雨,昨夜春归,梦也今朝去。
枕衾寒,更漏数,还是芭蕉,解得侬心苦。
一句一声相对诉,隔个窗纱,说到天明住。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作者在深院中独自一人,和灯光诉说内心的情感。窗外东风又带来了细雨,春天的景象已经归来,但昨夜的梦境却在今晨消逝。躺在冰冷的枕头上,听着更漏的滴答声,只有那芭蕉叶的声响能解我心中的苦楚。面对窗纱,轻声诉说,直到天明。
作者介绍:赵庆熹,清代词人,其作品多描绘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常以孤独、思念为主题。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个人境遇多变之时,词中所表现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心态。
《苏幕遮》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孤独女子在黄昏时分的内心独白。开篇的“鬓丝丝,香缕缕”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香气与情愫的空间,令人感受到一种柔和的美。随着“帘外东风天又雨”的描写,情感逐渐深入,外界的阴雨与内心的孤寂相互交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昨夜春归,梦也今朝去”一句,更是将梦境与现实的无奈直接展现,仿佛梦中的春天与现实的苦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枕衾寒,更漏数”,时间的流逝在更漏声中显得格外清晰,反映了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最后一句“隔个窗纱,说到天明住”,则是情感的顶点,隔着窗纱的诉说,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渴望。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在孤独与思念中挣扎的心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现了孤独、思念和对爱的渴望,展现了一个女子在黄昏时分的内心挣扎与情感流露。
诗词测试:
词中“鬓丝丝”主要是形容什么?
“帘外东风天又雨”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