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4:0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4:01:14
瞬将花甲,到而今旧梦那堪回忆。去日苦多来日少,竟把韶华抛弃。辛味都尝,丁年早过,老尚谋生计。期颐纵享,劳劳惟问何趣。只道文字招魔,聪明妨命,蹭蹬归天意。不信无才如我辈,造物也还相忌。世尽言愁,仆原抱恨,难禁悲中涕。疮痍满目,时艰谈甚经济。
我转眼间已年过花甲,回头看往日的梦境,怎能再去追忆?过去的日子苦多而未来少,竟把青春时光抛弃。辛酸的滋味都尝过,年轻时光早已过去,老了仍然为生计奔波。虽已过了百岁,劳苦生活问我有何乐趣。只道文字是魔,聪明反而害命,终究归于天意。我不信像我这样无才之人,造物也会对我有所忌惮。世间满是愁苦,我心中本有遗憾,难以自禁泪流满面。眼前满目疮痍,时局艰难谈何经济。
潘榕,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诗词创作见长。其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风格深沉且富有哲理性。
这首《百字令 感愤》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短暂与社会动荡的深刻感慨。诗中表达了对青春已逝的无奈,以及对现实经济困境的忧虑,深刻揭示了个体在历史大潮中的渺小与无奈。
《百字令 感愤》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诗。诗人以“花甲”开篇,直入主题,表达了对年华流逝的感慨。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意蕴深厚,情感上则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愤慨。诗中,“去日苦多来日少,竟把韶华抛弃”一句,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令人深思。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通过对辛酸经历的回顾,展现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不满。诗中提到“文字招魔,聪明妨命”,这句揭示了作者对世俗学问的反思,认为聪明才智在社会中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在对“世尽言愁”的感慨中,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体的苦闷,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愁苦。
整首诗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展现了清代文学中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个体在社会变迁中的失落感,以及对青春与理想的追忆与哀叹。诗人在愤慨中流露出无奈与悲伤,使人深思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百字令 感愤》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潘榕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花甲”指的是哪个年龄?
A. 50岁
B. 60岁
C. 70岁
D. 80岁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年轻的快乐
B. 对人生短暂与社会动荡的感慨
C. 对自然景色的描写
D. 对爱情的歌颂
答案:1.C 2.B 3.B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词的文化背景与艺术价值。